灯晕伴残更。萧萧落叶轻。诉穷愁、草际虫声。栏外芭蕉新嫩绿,仍做出,旧秋声。
罗被夜凉清。凄然梦亦惊。透纱窗、月影纵横。几遍鸡声啼又晓,空蹙损,两山青。
唐多令 · 秋夜
解释:
- 灯晕: 指灯光在空气中形成的模糊影子,这里形容夜晚的灯光。
- 残更: 深夜时分的最后一轮更鼓声。
- 萧萧: 形容风声或落叶声,这里指落叶随风飘落的声音。
- 草际: 草丛中。
- 虫声: 指夜间昆虫的活动声。
- 芭蕉新嫩绿: 指新长出的芭蕉叶呈现出的绿色。
- 旧秋声: 指之前秋天时的声音,如风吹树叶、虫鸣等。
- 罗被: 一种丝织品制成的被子,通常较薄。
- 夜凉清: 指夜晚凉爽清新的感觉。
- 凄然: 形容心情凄凉、悲伤。
- 梦亦惊: 梦境惊醒了人。
- 透纱窗: 透过纱窗看到外面的月光。
- 月影纵横: 形容月光照射下的景物显得错综复杂。
- 鸡声啼又晓: 鸡叫天将亮。
- 空蹙损: 形容因思念而面容憔悴。
- 两山青: 用“青山”来比喻人的眉眼,形容眉毛和眼睛的颜色。
译文:
夜晚灯光下,残破更鼓声声入耳,秋风中飘零着落叶,它们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在栏杆之外,看着新生的芭蕉叶子,感受着那熟悉的旧秋声。
我躺在罗被中,感到夜的清冷,凄凉的心情让我从梦中惊醒。透过纱窗,月光照射进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影子。每次听到鸡叫天就要亮,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因为思念使得我的眉头显得更加清晰。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秋夜的抒情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忧愁。开头两句通过写灯晕和残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词人转入对秋天的景物的描述,包括落叶、虫声和新长的芭蕉叶等,这些都象征着秋天的气息。
“罗被夜凉清”,这里的罗被是一种轻薄的丝制品,暗示了夜的凉爽和清冷。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描述了自己的梦境以及因夜深而引起的情感变化。他梦见自己惊醒,然后又再次入睡,这种反复无常的梦境反映了他的不安和孤独感。
最后几句中,词人通过描写月影和鸡声来表达他内心的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他用“空蹙损”来形容因思念而产生的疲惫与憔悴,而“两山青”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眉眼,传达出他对远方亲人深深的眷恋。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语言,成功地表达了一个游子在秋天夜晚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展现了中国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抒情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