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有道士,来往无行迹。
清晨吸彩霞,日暮煮白石。
从余天一泉,披榛弄涓滴。
作诗或讥余,未悟画前易。
吾师濓溪翁,无极而太极。
诗句输出
清晨吸彩霞,日暮煮白石。
译文输出
早晨我吸食着彩霞,傍晚我在煮着白石。
关键词注释
匡庐: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
从余天一泉:跟随的泉水源头。
无极而太极:道家哲学中的最高概念,表示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庐山道士之间的友谊和交往,展现了他们共同探索自然、追求道义的精神面貌。首句以“匡庐”点题,既表明了地点,又隐含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清晨和日暮的景象,展示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即学习之道不在于刻意追求,而在于领悟自然的规律,这与道家的核心理念相吻合。
第二句输出
日暮煮白石
译文输出
黄昏时在煮着白石头。
关键词注释
日暮:指太阳落山的时候。
白石:白色的石头,这里可能指的是炉灶或者烹饪用的器皿。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道士在黄昏时分仍在忙碌地煮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执着和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认同。通过对比清晨和黄昏,诗人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以及珍惜时间的观念。
第三句输出
天一泉,披榛弄涓滴。
译文输出
从天井中汲水,用手抚摸着溪流的小水流。
关键词注释
天一泉:指天然形成的水井,通常位于山顶或山腹。
榛:一种灌木,常用来覆盖水源,防止侵蚀。
涓滴:细小的水流。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从天一泉汲取清泉的情景,并用手触摸溪流中细微的水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对细节的重视。这不仅是对物理现象的描绘,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体现。
第四句输出
作诗或讥余,未悟画前易。
译文输出
有时候我会写诗批评我,但我却未能理解绘画之前的变化。
关键词注释
讥余:指批评或质疑。
画前易:意指绘画之前的准备阶段,需要深思熟虑和灵感激发。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感受。他意识到,尽管诗歌能够表达情感和思考,但真正的艺术创作需要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这反映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创作的认真态度。
第五句输出
吾师濂溪翁,无极而太极。
翻译
我的老师是濂溪先生,无极而太极。
注解
濂溪:濂溪先生,指的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他的学说被称为濂溪之学,强调道德修养和自然法则的统一。
无极而太极:这是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一句话,意为天地万物的起源和本质都是无极而太极。这里的无极可以理解为没有起点、没有边界的状态,太极则是阴阳两种力量的和谐统一。
赏析
这句诗以“吾师濂溪翁”开头,表达了诗人对导师的尊敬和追随。接着,通过引用周敦颐的名言,诗人阐述了自己对于道家哲学的理解,即无极而太极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对于宇宙起源和存在本质的看法,强调了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