疋马嘶寒晓渡江,无边秋色树苍苍。
三千归路雁为伴,七十馀年亲在堂。
行李但悬欧冶剑,征衣犹带蓟门霜。
虽经险阻何曾说,男子从来志四方。

【注释】

疋(sù)马:一匹好马。嘶(sī):马叫。寒:凄冷,寒冷。晓渡江:天刚亮时就渡过长江。归:归乡。三千:指雁群。三十里为“一里”,三千里为“三千”。秋色:秋天的颜色。树苍苍:树林郁郁葱葱。七十馀年:七十多岁。亲在堂:父母还在堂上。行李:行囊。但:只。欧冶剑:古代名剑。蓟门:今北京的古称。何曾:从未。男子从来志四方:自古以来,大丈夫的志向是胸怀壮志,志在四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之情的七言律诗。全诗四联,首联写景,次联写情,三联写事,末联抒情。诗人以千里之外望故乡的景象来表现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和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

首联:“疋马嘶寒晓渡江,无边秋色树苍苍。”

意思是:我骑着马儿,冒着寒冷渡过了长江。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秋色,树木茂盛苍翠,绿得发亮。

颔联:“三千归路雁为伴,七十馀年亲在堂。”

意思是:归家之路上,数不尽的大雁陪伴着我;我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父母还健在。

颈联:“行李但悬欧冶剑,征衣犹带蓟门霜。”

意思是:我带着的行囊中只悬挂着一把锋利的宝剑;身上的行装仍然带有蓟地的冷气。

尾联:“虽经险阻何曾说,男子从来志四方。”

意思是:虽然路途艰险坎坷,我从来没有说过放弃的话;大丈夫向来胸怀壮志,志在四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诗中描述了诗人远赴边关,踏上征途的情景。他跨越长江,穿过茫茫秋野,一路上只有大雁作伴。而当他到达家乡时,发现父母已经去世多年,心中不禁感到悲痛和惋惜。但是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志向。相反,他认为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