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三湘过五溪,远陪上将伐雕题。
旌旗蔽野三军肃,鼓角连营万马嘶。
洗涤河山归大统,宣扬威信服群黎。
明年奏凯东还日,处处春风越鸟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陈叔振之安南”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逐句翻译并分析。
首联:“路入三湘过五溪,远陪上将伐雕题。”意思是:路入三湘过五溪,远陪上将伐雕题。三湘,泛指湖南一带的河流,这里指衡山一带。雕题,古代南方的一种民族,在今湖南、江西一带。诗人以“三湘”、“五溪”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壮美的行军图景;“远陪上将伐雕题”一句中“上将”即指诗人自己。
颔联:“旌旗蔽野三军肃,鼓角连营万马嘶。”意思是:旌旗蔽野三军肃,鼓角连营万马嘶。旌旗和战鼓声掩盖了整个原野,三军将士十分威武严肃;战鼓的擂响和号角的齐鸣,震耳欲聋,万马奔腾,气势磅礴。
颈联:“洗涤河山归大统,宣扬威信服群黎。 明年奏凯东还日,处处春风越鸟啼。”意思是:洗雪山河恢复中原,威扬国威天下太平。明年奏凯东还朝时,处处杨柳吐翠春意浓。
译文:
路经衡山一带越过五条溪流,远途随从皇帝出征征讨雕题族。
旌旗蔽天遮满整个原野三军严整威武严肃,鼓角声声传遍军营万马奔腾。
洗净了祖国江山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宣扬皇上的威名使百姓心悦诚服。
第二年奏凯回朝时到处杨柳吐新绿鸟儿啼鸣。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陈叔振去安南(越南)的诗。陈叔振是唐朝大臣陈子昂的弟弟,官至右司郎中,曾随哥子陈子昂参加讨叛羌的战争。此诗首联写诗人送别陈叔振的情景,渲染了出征的壮烈气氛。次联写军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突出了军容的雄壮和士气的高昂。第三联写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关切,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情怀。尾联写诗人对陈叔振出征胜利归来的祝愿,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全诗语言豪迈奔放,感情激越慷慨,气势宏大磅礴,具有很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