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石上兰,萧萧水边竹。
各抱夷齐心,清风激流俗。
注释:采石山上生长着茂盛的兰草,水边生长着萧萧的竹子。他们都抱守着自己的高尚情操,不被世俗所污染。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兰竹两种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各自的品质。兰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性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兰竹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的品质,表达了对这两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清风激流俗”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的不满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采采石上兰,萧萧水边竹。
各抱夷齐心,清风激流俗。
注释:采石山上生长着茂盛的兰草,水边生长着萧萧的竹子。他们都抱守着自己的高尚情操,不被世俗所污染。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兰竹两种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各自的品质。兰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性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兰竹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的品质,表达了对这两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清风激流俗”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的不满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公远所作,描绘了吴王宫殿、范蠡归湖等场景,展现了吴越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诗句解释: 1. 吴山嵯峨翠如洗,吴王宫殿空中起。——吴山巍峨如同洗涤过的青翠,吴王的宫殿仿佛在天空中崛起。 2. 凤管鸾笙到处闻,共说繁华世无比。——凤管和鸾笙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大家都在谈论这繁华世界的无与伦比。 3. 前溪一夜越兵来,衔枚竞入姑苏台。——前溪一夜之间,越兵来了
这首诗的原文是《驺虞行》,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舜钦。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远带仁风出郊薮 - 注释:远带指的是遥远的地带,仁风指仁慈之风,出郊薮意味着走出郊外的沼泽地。 - 赏析:描绘了驺虞(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在广阔的田野上出现的场景,象征着仁慈和和平。 2. 素质玄文世希有 - 注释:素质指的是美好的品质,玄文指的是玄色花纹,稀有罕见。 - 赏析:赞美了驺虞的美丽和珍贵
【注释】 1. 一身苦无蒂:意谓人世间的一切都像没有花蒂的花朵,随时都可能凋谢。蒂,花柄。 2. 大药虽可饵:意谓神仙的大药虽然可以服用,但人世间的筋力终究难于承受。饵,吃。 3. 因之倦遨游:意谓因此厌倦了遨游四方。 4. 断此来去心:意谓断绝往来的心念。 5. 危坐见钟山:意谓在危坐中看见钟山(即紫金山)。钟山,紫金山的俗称。 6. 草堂虽已矣:意谓草堂尽管已经废弃。已,废。 7.
题湖山佳处卷 斯跋先生水心裔,宅近青山傍湖水。 无边胜槩自天成,一览浑如画屏里。 涧畔松留野鹤栖,座中人看孤云起。 或逢邻叟来同席,聊共逍遥不拘礼。 就吹长笛和樵歌,复钓游鳞换春蚁。 闲来自倚阑干立,山簇芙蓉绕湖碧。 虎啸猿吟隔薜萝,渔村野店依芦荻。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题湖山佳处卷》。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注释】 题:为……作画。 雪山图:即《雪山行》图。 匡庐:庐山的别称。 定:平定,安定。 凤凰台:传说中的仙山,位于昆仑山中。 一色梨花遍岩穴:满山遍野的梨花开满了岩石洞穴。 兴来不受仙人呼:兴致来了,不受任何神仙的召唤。 半幅生绡不盈尺:一幅半透明的生绡画布,不足一尺长。 俄:不久,忽然。 琼林:指仙境中的树林。 际天:覆盖天空。 墨色:黑色。 断人迹:断绝了人的痕迹。 渡口:渡口旁。 戴舟
【注释】 ①陈寿:《三国志》作者,字公度。寿萱堂:为陈公鼐建的花园。 ②毗陵:今江苏常州。元龙:汉末名士许汜,以豪爽著称。 ③寿萱堂:即陈氏花园。 ④种萱:种植萱草,萱草又名忘却烦忧的花草。 ⑤璚筵:指用各种花卉装饰的筵席。 ⑥麻姑:传说中的仙女,传说她能长生不老。 ⑦蓟子摩:即蓟子训,字文举,东汉人。 ⑧吴山:在江苏苏州市。 ⑨天与高:天空和山峰一样高。 ⑩越女:指越地的女子。 【译文】
诗句 1. 君持汉节晨登路 - 表示你手持汉朝的符节,在清晨踏上了征途。 2. 致使孤臣心独苦 - 由于你的离去,使得我这位孤独的臣子心中充满了痛苦。 3. 愁云结恨晦天山 - 天空中弥漫着忧郁的云彩,象征着我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朝廷的怨恨。 4. 泪眼相看别河浒 - 我含着泪水看着你离开,分别于黄河之畔。 5. 共陷边尘十九年 - 与国家一同历经了十九年的战乱。 6. 君独南归享茅土 -
题梅竹聚禽图 成汤至德同天壤,复向郊原祝罗网。 顿令禽鸟乐幽栖,嶰谷罗浮任来往。 林梢雪霁层阴开,众鸟忽送春声来。 云霄万里绝鹰隼,随意饮啄无惊猜。 君不见陇山鹦鹉居深麓,误入虞罗见羁束。 虽向雕笼置此身,丹荔金桃胜粱肉,不如尔辈花间宿。 注释: 成汤:即商汤,商朝的创建者,他以“至德”著称于世。 复向:再次。 禽鸟:这里指飞禽和走兽。 嶰谷:地名,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一带,因山高树密
这首诗是张逢吉的《枫桥夜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图。 首句“石头城西白鹭洲,楼船朝发江雨收。”描述了诗人站在江边的白鹭洲上,眺望远方的石头城。这里的“朝发”和“江雨收”展现了诗人在清晨出发,经过一天的航行后,江上的雨水已经停歇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期待和对家乡的思念。 第二句“汀花岸草竞春色,山鸟处处鸣钩辀。”则转入了对春天景色的描绘
【注释】 题柳塘双鹭图:题咏柳塘边双鹭图上的诗。双鹭:即白鹭,一种水鸟。柳塘:指柳树环绕的池塘。尔:你的。尔网:你张起的网。焉识:怎识?芦苇萧萧:芦苇凋零的样子。三山:《列子·黄帝篇》载,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 【译文】 杨柳岸边寒塘侧,有两只鹭鸶在水边伫立。你看它们多么专注啊!鱼儿在水中跳跃,它们却浑然不知;而自己却悄悄地张开了网,又怎会察觉呢?芦苇萧萧半枯黄,好像我依然活在江湖中
诗句释义 1 晓发: 早晨出发。 2. 龙江第一程: 指从龙江(今江苏南京附近)渡江的开始行程。 3. 诸公同济似登瀛: 诸公(指白舍人及其他官员)一起渡过江去,如同登上了仙境瀛洲。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理想的地方。 4. 海门日上千峰出: 海门即今江苏南通一带,太阳升起时,千峰从海上露出。 5. 桃叶波平一棹轻: 桃花叶指的是江边的景色,波平如镜,船行其上非常轻松。 6.
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 渐喜一阳从地复,却怜群沴逐冰消。 注释:在异乡度过这个冬至,又是一个新的日子。我不禁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它们都仿佛在我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感到一种喜悦,因为大地上的阳气又开始恢复了。然而,我又不禁感到一些遗憾,因为那些邪恶的事物好像也在随着冰雪的消融而消失了。 注释:梅花在露水中含着花蕊,迎接腊月的到来;柳树轻轻拂过官服
注释: 1. 长空鸟尽将军死,无复中原入马蹄:天空中的鸟儿飞尽了,将军也死了,再也没有人会骑上中原的战马。 2. 身向九泉还属汉,功超诸将合封齐:我死后会回到九泉之下,仍然归属于汉,我的功绩超过其他将领,应该被封为齐国的诸侯王。 3. 荒凉古庙惟松柏,咫尺长陵又鹿麋:荒凉的古代祠堂只有松树和柏树,距离汉朝的长陵很近,又有野鹿和麋鹿出没。 4. 此日深怜萧相国,竟无一语到金闺:今天深深地可怜萧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赏析时,首先要读懂全诗内容,再从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分析,然后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来理解诗意。此诗前两句写景,“窗”是诗人所见之景,而“昼萧森”则暗含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冷清;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窗户外一片萧索,空阶上凝聚着绿色的影子。不是因为冰清玉洁才懂得岁寒高节,怎能识得这心? 萧索的景致
独立长门里, 徘徊无所亲。 可怜前殿月, 不照后宫人。 注释: 1. 独立:独自站立,形容女子孤独地站在长门里。 2. 长门:古代宫名,位于皇宫的北门,这里代指皇宫。 3. 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4. 无所亲:无法亲近他人,形容孤立无援的状态。 5. 可怜:可悲哀,令人怜悯。 6. 前殿月:指皇宫前的月夜,暗示美好但遥不可及。 7. 不照:无法照耀,比喻无法给予帮助或关怀。 8. 后宫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的前二句,从涧畔的花落得个“荣”字,后二句又以花落得个“枯”字,两两相对,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这两句,既写出了花的本来面目,也写出了诗人对花的观察和感受。诗人在涧边赏花,发现有无数花朵,既有盛开的,也有凋零的。而无论什么类型的花,都有其自身的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都有其各自的荣枯时令。诗人通过对比,感叹世间万物各有其自然规律,不必羡慕那些向阳枝头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