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昆明池东一片土,半是桑麻半陵墓。华屋山邱今古人,长夜漫漫终不寤。
残魂零落无所依,白草黄沙共朝暮。乡关近者凭谁诉,远者多年未闻讣。
可怜白骨陷重泉,亲老儿单岂能顾。阴风惨惨集乌鸢,落日萧萧走狐兔。
断碑无文牛砺角,野烧穿林烟结雾。应笑人生不识察,黄金愈多心愈慕。
百年到底将如何,贵贱皆为草头露。

东郊行:君不见昆明池东一片土,半是桑麻半陵墓。

  •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感慨。”君不见”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用以引起读者注意并引发思考。”昆明池”指的是古代的昆明池,位于今天的北京附近,是一个著名的皇家园林。”一片土”意味着这里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地方。”半是桑麻半陵墓”则描绘了昆明池东边的景象,一半是繁茂的农田和树木,另一半则是荒废的坟墓。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

华屋山邱今古人,长夜漫漫终不寤。

  •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华屋”可能指的是昔日的豪华建筑或辉煌时代。”山邱”指的是山上的平地,可能是指墓地。”今古人”指现在的人和过去的古人。”长夜漫漫终不寤”形容了漫长的夜晚无法入睡的情景,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残魂零落无所依,白草黄沙共朝暮。

  •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荒凉的场景和孤独的情感。”残魂”指失去生命的人的魂魄,”无依”表示无处可依。”白草黄沙”是荒凉之地的写照,”共朝暮”则强调了这种荒凉的持续和无情。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乡关近者凭谁诉,远者多年未闻讣。

  •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消息的渴望。”乡关”指的是家乡或故乡,”近者”可能指的是身边的人或亲近的人。”多年未闻讣”表示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关于亲人的消息了。这反映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消息的迫切需求。

可怜白骨陷重泉,亲老儿单岂能顾。

  •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痛苦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白骨”指的是死去的亲人的遗骸,”陷重泉”表示被埋葬在地下深处。”亲老儿单”描述了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的情况,”岂能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能照顾家人的无奈和自责。这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亲人的深深怀念。

阴风惨惨集乌鸢,落日萧萧走狐兔。

  •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凄凉的环境氛围和动物的行为。”阴风惨惨”形容了阴沉的风,”集乌鸢”可能指的是乌鸦聚集在一起,”萧萧”是风吹的声音。”落日萧萧”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走狐兔”则表示动物们在寻找食物或逃避危险。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生命状态的感慨。

断碑无文牛砺角,野烧穿林烟结雾。

  •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荒凉的场景和历史的痕迹。”断碑”指的是破碎的碑文,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纪念碑。”无文”表示碑文已经不存在了。”牛砺角”可能是指农民用牛磨刀来准备农具,”野烧”可能是指野外的火灾,而”烟结雾”则描绘了烟雾缭绕的景象。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痕迹。

应笑人生不识察,黄金愈多心愈慕。

  •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性弱点的认识和对财富的追求。”应笑”表示应该嘲笑,”人生不识察”则指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缺乏深入的了解。”黄金愈多心愈慕”则指出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往往超过了对真正价值的关注,”愈多”表明欲望的无限增长,而”心愈慕”则强调了这种追求的盲目性和贪婪性。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弱点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百年到底将如何,贵贱皆为草头露。

  •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悲观和对现实的认识。”百年到底”指的是人类的一生或一个时代的结束,”将如何”表示未来的情况尚不可知,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思考。”贵贱皆为草头露”则表达了无论社会地位高低,最终都不过是尘土般的存在,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昆明池东边的景物、历史变迁、个人情感和自然环境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实和未来的感慨与思考。同时,通过对比古今、生离死别等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