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名窝竹为瓦,先生乐道居其下。
清风一枕傲羲皇,眼底荣枯总虚假。
座中趣味如安乐,我亦曾来共盘礴。
无边清气贮心胸,琴响松风雨鸣瀑。
黄州竹楼今已无,杜陵茅屋埋烟芜。
二老仙游去不返,至今清誉闻江湖。
先生之窝可相继,地位清高远华丽。
时闻松桂起秋声,一片笙竽绕檐际。
【赏析】
《竹窝为司叔端赋》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友人竹窝居所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这首诗以竹子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特点和居所环境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
第一句“以竹名窝竹为瓦,先生乐道居其下”,意思是用竹子作为屋顶的材料,先生乐于在其中居住。这句诗表达了竹子的特性,同时也隐喻了先生的生活态度。竹子生长迅速,坚韧不屈,象征着先生的人生态度。
第二句“清风一枕傲羲皇,眼底荣枯总虚假”,意思是在竹窝中,先生可以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如同羲皇时代一样,眼中所见的荣华富贵都是虚假的。这句诗表达了先生对于世俗荣华的看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第三句“座中趣味如安乐,我亦曾来共盘礴”,意味着在竹窝中,先生和朋友们一起享受着乐趣,我曾经也来到这里。这句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共同分享快乐的时光。
第四、五句“无边清气贮心胸,琴响松风雨鸣瀑”,意思是竹林中的清气充满了整个心胸,琴声悠扬,松涛阵阵,瀑布轰鸣。这句诗描述了竹窝的自然环境,以及先生在这里的心境体验。
第六、七句“黄州竹楼今已无,杜陵茅屋埋烟芜”,意思是黄州的竹楼已经不存在了,杜陵的茅屋也已经被杂草覆盖。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以及先生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第八句“二老仙游去不返,至今清誉闻江湖”,意思是两位老人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清誉一直流传在江湖之中。这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追忆和敬意,以及他们对后人的影响和传承。
第九、十句“先生之窝可相继,地位清高远华丽”,“时闻松桂起秋声,一片笙竽绕檐际” 意思是先生留下的竹窝可以继续存在,他的地位虽然清高但却不华丽。同时,时不时传来松树桂花的香气,一片笙竽音乐在屋檐间回荡。这句诗表达了对先生遗风的怀念和对其成就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述和对先生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诗人以竹子为题,表达了对先生竹窝居所的赞美以及对生活中真谛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