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吴门枕江浙,君住钱唐近南越。
长安道上忽相逢,手握青藜鬓如雪。
虽云踪迹类浮云,不向人间附炎热。
蓬阆群仙久相待,醉后常期浴东海。
手攀若木弄金乌,却把珊瑚作薪采。
归来自卧三天竺,静守玄关处幽独。
白云为衾石为枕,五粒松脂胜粱肉。
却怜吾辈系樊笼,未暇栖身向麋鹿。

【注释】

吴门、江浙:指苏州。杨彦常家住苏州,故称。钱唐、南越:指杭州。长安道上:指通往京城的路上。青藜:古时一种手杖。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青藜杖倚阑干曲。”鬓如雪:形容满头白发。蓬莱:传说中海上三座仙山之一。蓬阆群仙:即蓬莱三岛,指神仙。东海:指海边。五粒松脂:指五种香料。梁肉:泛指山珍海错。樊笼:指官场的束缚。系樊笼,即受拘束。麋鹿:比喻自由自在的动物。幽独:孤独清静。石为枕,木为衾:形容居处简陋。

【翻译】

我家住苏州,你住杭州近南越。

在长安路上忽然相遇,你手持青藜杖,满头白发。

虽然我们的踪迹像浮云一样,但我们不向人间投热。

我们久等仙人来聚会,醉后常常期待洗东海之水。

攀着若木玩弄金乌,却用珊瑚作薪采樵。

回到家中,我卧在床上三天竺,静守玄关处。

白云做被子石做枕头,五粒松脂胜过山珍海错。

然而我更怜惜我们这些被官署束缚的人,无暇去栖息在麋鹿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杨彦常的一首诗,写其与杨彦常的交往和友情。诗中通过“蓬阆群仙”和“东海”、“青藜杖”、“五粒松脂”等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之情;而结尾两句,则以“系樊笼”自喻,表明自己志在山水之间,不愿为仕途所羁绊。

开头四句交代与杨彦常相交的时间和地点,并交待杨彦常的住处。接着写二人相逢的情景,“手握青藜”,暗示两人都是隐士,且都年事已高。“鬓如雪”,说明两人都到了老年,这既是对自己年龄的自嘲,也是对友人年寿的祝贺,因为人到老年,头发自然白了。“虽云踪迹类浮云,不向人间附炎热”,这是写自己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也暗指杨彦常。“蓬阆群仙久相待,醉后常期浴东海”,则是借用神话中的“蓬阆(蓬莱)群仙”来比自己的友人,说自己与友人久有交情,希望与友人一同遨游于东海之滨。“手攀若木弄金乌”,写自己手持青藜杖攀登若木,意谓登高揽胜。“却把珊瑚作薪采”,写自己取珊瑚作柴烧火做饭。这两句既写自己生活的简朴清苦,又暗含自己对友人的眷恋之意。

接下来八句是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及与友人相聚时的畅想。“归来自卧三天竺”,“三天竺”,指灵山寺,这里用以代指佛教寺院。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欲远离尘嚣,过一段清净生活的愿望。“静守玄关处幽独”,写自己回到寺院后,静守在佛门,过着清幽孤寂的生活。“白云为衾石为枕”,写自己睡的是白云般的褥子和石头般的枕头,这是写他居处简陋。“五粒松脂胜山珍”,写自己使用的松脂代替山珍海味,这是写自己生活俭朴。“却怜吾辈系樊笼,未暇栖身向麋鹿”,则是说自己感叹自己这样的隐者还被官府束缚,没有功夫去享受山林的乐趣。最后两句,以“系樊笼”自喻,表明自己志在山水之间,不愿为仕途所羁绊,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情怀。此诗语言平淡质朴,但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