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吾欲问,夜坐汝迟回。
一别空秋尽,经年无雁来。
难轮非定水,烧劫自沉灰。
谁忍沧江上,中流宛溯洄。
【注释】:
- 平安吾欲问:平安,平安无事。吾欲问,我想问。
- 夜坐汝迟回:夜晚坐在你那里,犹豫不决。
- 一别空秋尽:分别后一年已经过了,秋天也快结束了。
- 经年无雁来:一整年都没有大雁飞来(书信)。
- 难轮非定水:难以预料的水运(指长江水流不固定)。
- 烧劫自沉灰:焚烧自己化为灰烬。
- 谁忍沧江上:有谁能忍受江水之上呢?
- 中流宛溯洄:在江流中心,迂回曲折地流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通过描写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忧虑。
首句“平安吾欲问”中的“平安”二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他想要向友人询问平安,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关切。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的开头显得十分沉重。
次句“夜坐汝迟回”,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夜晚的时候,他坐在友人身边,却迟迟无法做出决定。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使得整首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第三句“一别空秋尽”,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诗人在离别之后,一年的光阴已经过去,而秋天也已经结束。这种时间的流逝,使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更加强烈。
第四句“经年无雁来”,则是对前一句的延续。整年没有大雁飞来,意味着诗人与友人间的联系已经中断。这种联系的中断,使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更加深切。
第五句“难轮非定水”,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诗人无法预料到未来的情况,就像河流无法确定它的流向一样。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
第六句“烧劫自沉灰”,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诗人将自己比喻为被焚烧后变成灰烬的人,暗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比喻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最后一句“谁忍沧江上”,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无法忍受沧江上的孤独,只能默默地思念着友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忧虑。通过对离别、时间、命运等主题的反复强调,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