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神物护,天阔海云长。
五岭衣冠气,三城日月光。
凭高临渺渺,迥立尽苍苍。
极目关山北,瞻云意不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登拱北楼(登高望远)

  • 地灵神物护:这里的“地灵”指的是大地,而“神物”则是指自然中的各种神奇现象或生物。两者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大地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界神奇力量的赞美。
  • 天阔海云长:描述了天空的辽阔无垠,海面上的云朵绵延不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宽广景象的赞叹。

五岭衣冠气(五岭风光)

  • 五岭:指中国的五座山脉,即南岭、越山、罗霄山、大庾山、武夷山。这些山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衣冠气:这里用来形容文人士大夫的气质和风范。衣冠,通常指的是古代士人的服装;而气,则是指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整句诗通过“衣冠气”四字,描绘了五岭地区文人士大夫的风采。

三城日月光(三大城市与日月光)

  • 三城:这里可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著名城市,如长安、洛阳、邺城等。
  • 日月光:指太阳和月亮的光芒。这句诗通过对比城市的繁华与夜晚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怀念。

凭高临渺渺(凭高处俯瞰)

  • 凭高:站在高处,形容视野开阔。
  • 临渺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景色非常广阔、深远。这句诗通过“凭高”和“临渺渺”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俯瞰大地的景象。这种景象常常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展开。

迥立尽苍苍(高耸入云,草木茂盛)

  • 迥立:直上云霄,形容建筑物或其他物体高耸入云。
  • 尽苍苍:形容草木茂盛,覆盖了整个天空,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句诗通过“迥立”和“尽苍苍”两个形容词,描绘了诗人所在位置的高峻和周围环境的繁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极目关山北(远眺北方边关)

  • 极目:极远的地方都看见了,形容目光所及之处。
  • 关山北:指北方的边防线,也常用来泛指北方地区或国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高处远眺远方,看到了北方的边防线,激发了诗人对于边疆守卫者的敬意以及国家安危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

瞻云意不忘(遥想云彩,思念之情难以忘怀)

  • 瞻云:仰望云彩,这里比喻对远方的思念。
  • 意不忘:心中始终难忘,无法释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云彩的深深思念,以及那种无法忘怀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家乡的眷恋,也包含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登高望远的场景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景物特征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怀。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