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嚣息尽地逾偏,爽籁泠泠秋可怜。
辋口有湖歌自诧,苏门拥膝啸为缘。
清音信许兼山水,幽响谁应别地天。
最是北窗天际想,到来吾意亦翛然。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逐句释义”,那么考生应先对每句诗进行逐字解释,然后再进行赏析。此题中,“爽籁亭为右明赋”一句中的“爽籁”是指风声,“右明”是诗人的号。“群嚣息尽地逾偏,爽籁泠泠秋可怜。”意为:群嚣已息,此地显得更加僻静,爽籁之音也更加清冷了;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到凄凉。“辋口有湖歌自诧,苏门拥膝啸为缘。”意为:在水边有座湖泊,我自夸它像《庐山谣》一样好;苏轼的门下弟子们聚集在一起唱歌,我也随着他们高歌起舞。“清音信许兼山水,幽响谁应别地天?”意为:清雅的歌声能与山水融为一体,而那幽微的声响仿佛与天地分开了。“最是北窗天际想,到来吾意亦翛然。”意为:每当想到北方的窗户,就有一种旷达、超脱之感。
译文:
群喧嚣已经消失,此地更显偏僻,爽籁之声也变得更加凄切。
辋川边上有湖水,我自夸它像《庐山谣》一样好;苏轼的门下弟子们聚集在一起唱歌,我也随着他们高歌起舞。
清雅的歌声能与山水融为一体,而那幽微的声响仿佛与天地分开了。
每当想到北方的窗户,就有一种旷达、超脱之感。
赏析:
首联点出“爽籁亭”的命名之由。“爽籁”,指风吹树叶发出的飒飒之声,这里代指秋风。“地逾偏”,即远离了尘嚣之地。“爽籁”和“秋”这两个意象组合得十分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颔联以“歌”“啸”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清雅绝俗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爽籁亭为右明赋”,是说王维为这个亭子作诗。王绩(右明)是唐代诗人,他与韦承庆同朝为官时曾一起游历过许多名山。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到:“东郊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村落掩柴扉。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爽籁”和“秋”这两个意象组合得十分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颈联两句写“爽籁亭”四周的环境,并由此引出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受。这两句的意思是:辋川边上有湖水,我自夸它像《庐山谣》一样好。苏轼的门下弟子们聚集在一起唱歌,我也随着他们高歌起舞。“清音信许兼山水,幽响谁应别地天?”意思是:清雅的歌声能与山水融为一体,而那幽微的声响仿佛与天地分开了。
尾联写诗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所生发的感慨。“最是北窗天际想,到来吾意亦翛然”,意思是:每当想到北方的窗户,就有一种旷达、超脱之感。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借咏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然的情趣和对名利地位淡泊宁静的心境。诗中运用多种手法,将景物写得生动传神。全诗语言简练,风格清新俊爽,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