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不尽客愁宽,咫尺山楼一晤难。
我已伤心惊往事,君还良夜忆清欢。
歌来白玉魂堪断,哭罢青山泪未残。
一片灞陵驴上月,几时携手雪中看。

《书闷因寄襄武伯襄二子》是明代伍瑞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逐一进行解析:

  1. 作者介绍: 伍瑞隆(一五八五—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

  2. 诗句解读

  • “高秋不尽客愁宽”:秋季的天高云淡并没有减轻我的客居忧愁。
  • “咫尺山楼一晤难”:尽管山楼近在咫尺,但相见却十分困难。
  • “我已伤心惊往事”:回忆起过去的事情让我心痛不已,这些往事往往让人伤感。
  • “君还良夜忆清欢”:你还会在某个美好的夜晚回忆起那些愉快的时光吗?
  • “歌来白玉魂堪断”:听着音乐时,我感到心如刀割,仿佛失去了灵魂。
  • “哭罢青山泪未残”:悲伤过后,泪水还未干。
  • “一片灞陵驴上月”:我独自在灞陵的驴背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哀伤。
  • “几时携手雪中看”: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携手走在雪地中呢?
  1. 赏析
  • 情感深沉: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风景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渴望。
  • 意象丰富:诗中多次使用自然景物作为隐喻,如“风”、“月”、“山”、“水”、“鸟”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 语言优美: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诗歌的自由表达。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书闷因寄襄武伯襄二子》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代诗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