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昔未辟,未有补天手。
青山各混沌,流峙自相蹂。
女娲截巨鳌,戴以众山首。
是时九仙人,丹灶亦初守。
相随奠山岳,耸出万仞陡。
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
容容山上云,时作苍龙吼。
莽荡应风雷,洒润满林薮。
中有上仙人,云卧日渐久。
朅来游其巅,万灵在衿肘。
壮哉鳌戴功,天柱永不朽。

鸿蒙未辟,未有补天手。

青山各自混沌,流水峙自相蹂。

女娲截巨鳌,戴以众山首。

是时九仙人,丹灶亦初守。

相随奠山岳,耸出万仞陡。

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

容容山上云,时作苍龙吼。

莽荡应风雷,洒润满林薮。

中有上仙人,云卧日渐久。

朅来游其巅,万灵在衿肘。

壮哉鳌戴功,天柱永不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神秘力量,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鸿蒙未辟,未有补天手。
这句诗描述了宇宙的诞生,没有明确的开始,就像没有补天的手指一样。这里暗示着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无需人为干预。

青山各自混沌,流水峙自相蹂。
这句话描述了青山和流水的景象,它们都是混沌的状态,相互摩擦、碰撞。这里的“混沌”一词,既形容自然界的原始状态,又表达了一种混沌无序的美。

女娲截巨鳌,戴以众山首。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她用神力将巨鳌分成许多块石头,然后将这些石头戴在了众山之首。这句诗描绘了女娲女神的神奇力量,以及她创造世界的伟大事迹。

是时九仙人,丹灶亦初守。
九仙指的是九个神仙,他们在这里守护着丹灶。这里的丹灶是炼丹的地方,代表着道教的修炼和追求。这句诗描绘了九仙们虔诚的修行态度和他们对道的追求。

相随奠山岳,耸出万仞陡。
这句话描述了群山的巍峨壮观,它们的高耸入云,直插云霄。这里的“万仞”是指极高的山峰,形容山峰陡峭而险峻。

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
这句话描绘了天空的壮丽景色,金芙蓉般的云彩在青天下飘浮,色彩斑斓地分散开来。这里的“金芙蓉”是比喻,形容云彩的美丽和珍贵。

容容山上云,时作苍龙吼。
这句话描写了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时而发出如同苍龙一样的吼声。这里的“容容”是形容云雾的样子,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莽荡应风雷,洒润满林薮。
这句话描述了风雨天气的到来,狂风暴雨席卷大地,滋润着森林和沼泽地带。这里的“风雷”是形容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中有上仙人,云卧日渐久。
这句话描绘了一位上仙人的形象,他悠然自得地躺在云朵之上,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里的“云卧”意味着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朅来游其巅,万灵在衿肘。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登上山峰之巅的场景,周围聚集了许多神灵和生灵。这里的“衿肘”是形容众多神灵环绕的景象,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壮哉鳌戴功,天柱永不朽。
这句话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赞美了女娲女神的功德和力量,以及天地之间的永恒关系。这里的“鳌戴功”是指女娲女神将众山戴在头顶上的伟大功绩,而“天柱”则象征了天地之间的纽带和支撑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