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童挝破鼓,野老祝丰年。
社日陈鸡黍,秋声杂应田。
蜗喧分两部,牛饮快三千。
何待渔阳弄,山花上鬓先。
秋村十二咏
村童挝破鼓,野老祝丰年。
社日陈鸡黍,秋声杂应田。
蜗喧分两部,牛饮快三千。
何待渔阳弄,山花上鬓先。
译文:
村中的童子敲打着破旧的鼓,乡间的老人祝愿丰收的一年。在农历的社日里,人们摆放着煮熟的鸡黍饭,秋风的声音混杂着田野中的各种声响。
蜗牛分成两队,忙碌地搬运食物;老牛畅饮着清甜的泉水,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何必等到渔阳的战鼓声响,山里的花儿已经提前绽放在你的鬓发上。
赏析:
《秋村十二咏》是一首描绘农村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分析:
- 村童挝破鼓:村中的童子正在敲打破旧的鼓,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童子们活泼可爱,他们用手中的鼓槌敲打着鼓面,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声音不仅为村里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也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 野老祝丰年:乡间的老人祝愿丰收的一年。这里的老人代表着乡村的智者和经验者,他们对农事有着深厚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祝福不仅仅是对农作物的祈愿,更是对整个乡村未来的希望。
- 社日陈鸡黍:在农历的社日里,人们摆放着煮熟的鸡黍饭。这里的“社日”指的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各种美食来祭祀土地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鸡黍”也是古代的一种传统美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 秋声杂应田:秋季的声音与田野中的景象交相辉映。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农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这些声音和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蜗喧分两部:蜗牛分成两队,忙碌地搬运食物。这里的“蜗喧”是指蜗牛的鸣叫,它们成群结队地爬行,发出一阵阵响亮的声音。而“分两部”则表示蜗牛的队伍分成了两拨,每拨都有各自的任务和目标。这种分工合作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界生物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 牛饮快三千:老牛畅饮着清甜的泉水,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老牛是辛勤劳作的代表,它们在农田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此刻,它们得到了休息和享受的机会,品尝着甘甜的泉水,感受着丰收的喜悦。这种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 何待渔阳弄:何必等到渔阳的战鼓声响,山里的花儿已经提前绽放在你的鬓发上。这里的“渔阳”是一个地名,它位于今天的北京市附近。历史上的渔阳之战是一场著名的战役,但在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一种超越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景。而“山花上鬓先”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当山里的花儿盛开时,它们的美丽已经悄然绽放在你的鬓发上。这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一种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天乡村的美好景色和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作,更是一种对自然和谐、和平美好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