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初见日,云树两参差。
落絮飞仍湿,轻烟淡亦垂。
拂墙千嶂曙,隔水数家炊。
可笑柴桑老,朝眠起独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诗句分析作答。“绿杨初见日,云树两参差”:绿树刚刚露出嫩芽,太阳光洒在树上,云彩缭绕着树梢。“初见”,是刚开始露出的嫩芽,“云”,形容云彩缭绕着树梢,写出了早春的景色。“两”,指“云树”,写景中蕴含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落絮飞仍湿,轻烟淡亦垂”。落花随风飘舞依然湿漉漉的,轻烟袅袅升起也下垂着。“落絮飞仍湿,轻烟淡亦垂”,以拟人手法写出了柳絮的柔弱和轻烟的飘逸。“拂墙千嶂曙,隔水数家炊。”拂过墙角有连绵起伏的山峰,隔着河面有几座人家冒起了炊烟。“千嶂”,形容山峰重叠;“数家”,形容人家稀少。写出了山村清晨静谧的景象。“可笑柴桑老,朝眠起独迟。”“柴桑”,指陶渊明,这里用来指作者自己。“朝眠起独迟”,早上睡得晚起得迟。“柴桑老”,指年岁已高。“柴桑”,指隐居山中之地。“独迟”,指起床晚了。“可笑”,表示遗憾。
【答案】
译文:
绿树刚长出嫩叶,晨曦照射下云气缭绕的山峰。落叶纷飞还沾着湿润的水珠,轻轻飘升着淡淡
的烟雾。
拂过墙角有连绵起伏的山峰,隔着河面有几座人家冒起了炊烟。
可笑的是柴桑老人年纪大,早晨醒来起来又晚。
赏析:“新晴八咏”是唐肃宗上元三年(768)春,王建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登科后》诗中的八首咏物诗。此诗为其中之一,描写了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用笔简洁明快,写柳叶初长,日光照耀,云树参差,色彩清丽鲜明。二句写景,写柳絮随风飞舞,仍然湿漉漉的,轻烟冉冉上升而下垂。三句写景,写山间薄雾缭绕,村边炊烟升起。四句写景,写山村清晨宁静的景象。五句写景,写诗人羡慕隐居山林的陶渊明。六句写情,表现诗人感叹年华老大,早起困难。七句写景,写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去。八句点题,写诗人感慨年华老大,起床困难。整首诗语言简练清新,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