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同木石,天性足烟岚。
老大惟留骨,扶疏自向南。
世人胥病渴,吾道莫空谈。
何日提筐去,归山掩破庵。
种梅
本来同木石,天性足烟岚。
老大惟留骨,扶疏自向南。
世人胥病渴,吾道莫空谈。
何日提筐去,归山掩破庵。
译文:
梅花与树木和石头一样,有着天生的香气和云雾。
随着岁月的增长,它只留下枯瘦的枝条,茂盛地生长在南方。
人们都在渴望名利,而我却认为学问不能只在口头上。
什么时候能够带着篮子去山上采梅,回到破败的庵里?
注释:
- 本:指梅花本身。
- 同木石:与树木和石头为伍。
- 天性足烟岚:天生就充满了如烟雾般的清香。
- 老:年岁增长。
- 骨:形容梅花的坚韧不屈。
- 扶疏:形容枝叶丰满、繁茂。
- 病渴:指人因口渴而感到痛苦。
- 胥:皆。
- 莫:不要。
- 破庵:破旧的庵堂,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种植梅花的感慨之作。梅花因其独特的香气和坚韧的生命力而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本来同木石”,直接点明了梅花与木石的相似性,暗示了梅花的坚韧和高洁。第二句“天性足烟岚”,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自然之美,如同被烟雾缭绕的仙境。第三句“老大惟留骨”,则表现出了岁月流转带来的沧桑感,但梅花依然保持着它的风骨,不屈不挠。接下来的两句“扶疏自向南”,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生长方向,既有力又有生机。最后两句“世人胥病渴,吾道莫空谈”,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名利的不屑,以及对真正学问的追求。“何日提筐去,归山掩破庵”则是诗人的理想化生活状态,即在某个宁静的山林中,远离喧嚣,享受清雅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