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葭菼外,孤棹与君期。
山月初圆夜,江潮正上时。
远峰晴后见,幽兴静中知。
隔岸沧浪叟,长歌应为谁。

【注解】

泊:停船,停靠。西南渡口:地名。马山诸子:指诗人朋友。分赋,指分韵赋诗。萧条葭菼外:形容景色荒凉萧瑟。葭(jiā)菼(tǎn):两种水生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生,初生叶小而柔软,互生。孤棹(zhào):独自驾着一叶扁舟。君期:你的期望。山月:指月亮。圆夜:满月初出时。正上时:正当上涨潮的时候。远峰晴后见,幽兴静中知:远处山峰在晴天之后显露出来,内心平静时的兴致和感受自然明了。沧浪叟:隐士,这里泛指隐居不仕的人。长歌:放声歌唱。应为谁:为谁而歌。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中描写了作者泊船西南渡口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清旷,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首句“萧条葭菼外”描绘了一幅荒凉萧瑟的景色画面,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寂寞情怀。接着以“孤棹(zhào)与君期”一句点明自己泊船的目的,即与友人相聚、交流感情。然后,诗人又用“山月(yuè)圆夜,江潮(cháo)正上时”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中间四句主要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感受和心情。“远峰晴后见,幽兴静中知”两句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隔岸沧浪叟,长歌应为谁”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隔岸沧浪叟,长歌应为谁”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描绘一位隐士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这位隐士虽然身处僻静之地,但他的歌声却能穿越山谷,回荡在人们的心中。这种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相通,使得诗人更加珍惜与友人之间的友谊。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感受以及抒发友情之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