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不满尺,来自南山陲。
劲节苦相屈,高踪聊自卑。
风涛随物化,形影与僧宜。
但适鹪鹩性,何妨借一枝。
【解析】
1.小松:小松树,松科植物的一种。2.南山陲:指山的南面。3.劲节苦相屈:意谓松树的枝干虽刚劲而直上,但因生长环境艰苦而不得伸直。4.高踪聊自卑:意谓松树虽然长得很高,但只能以很低的姿态俯视世界。5.风涛随物化:意谓风和波浪都随着物体的不同而变化。6.形影与僧宜:意谓松树的影子和僧人很合适,因为僧人是出家人,清心寡欲,不与世俗争名夺利;松树则长在深山老林中,不求人知,也不与世人争斗。7.但适鹪鹩性:意谓松树只适应鹪鹩的生活习性(鹪鹩是一种小鸟),即鹪鹩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所以它才生长在那里。8.何妨借一枝:意谓松树并不妨碍人们借用它的枝条。9.赏析:此诗是诗人隐居期间所作的一首咏松诗。诗中赞美了松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诗人用“盘”、“松”为题,既表明其诗作内容,又点明了写作地点,寓情于景。首联写松树之小、松树之松;颔联写松树之劲、松树之屈;颈联写松树之高、松树之卑;尾联写松树之形、松树之影,最后以松树的适应性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小松树不满一尺,来自南山边陲。
松树的枝条虽刚劲却弯曲,它高耸入云却只是低垂。
风吹浪涌都随着物体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形态影子与僧人很协调。
它只适合鹪鹩的生活习性,为什么不能借用它的枝条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期间所作的一首咏松诗。诗中赞美了松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诗人用“盘”、“松”为题,既表明其诗作内容,又点明了写作地点,寓情于景。首联写松树之小、松树之松;颔联写松树之劲、松树之屈;颈联写松树之高、松树之卑;尾联写松树之形、松树之影,最后以松树的适应性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