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劳车马枉经过,僧老空门胜事多。
入座山花争解语,隔林幽鸟自能歌。
翻嫌谢传留双屐,却恨严光欠一蓑。
万法本闲人自闹,此心吾欲问仙陀。

【注释】

马山:在今安徽宣城市。杂咏:即咏物诗,诗人借咏物以寄托自己某种感情。三十韵:一韵为一句,共三十句。

谢传:指东晋名士谢安(字安石)。严光:东晋初年著名的隐士。两人都曾隐居于浙江上虞的马山。双屐:谢安和严光都是高士,他们常穿着木制的拖鞋。一蓑:指严光,因为披着一领蓑衣而得名。仙陀:即陶公,作者自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马山上的自然景物,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联“漫劳车马枉经过,僧老空门胜事多”表达了对马山僧人生活状态的羡慕。马山的僧人虽然身处山林,却能享受着更多的宁静和自由,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这里的“空门”指的是佛教寺院,“胜事”则是指那些在寺院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句诗通过对马山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颔联“入座山花争解语,隔林幽鸟自能歌”则进一步描绘了马山上的自然景色。山花在春风中绽放,争相向人展示它们的美丽;而幽深的树林里,鸟儿们自由自在地歌唱。这里的“入座”和“隔林”分别描绘了山花和小鸟的位置关系,而“争解语”和“自能歌”则形容了这些自然景物的生动活泼。

颈联“翻嫌谢传留双屐,却恨严光欠一蓑”则是对马山僧人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作者认为,马山的僧人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们却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不被世俗所困扰。相比之下,谢安和严光这样的隐士更加值得尊敬,因为他们能够在简朴的环境中追求高洁的生活。这里的“谢传”和“严光”分别指的是两位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而“双屐”和“一蓑”则分别代表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尾联“万法本闲人自闹,此心吾欲问仙陀”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万法”指的是世间万物,而“闲人”则是指那些不受世俗纷扰的人。诗人感叹世间万物都在忙碌地奔波,只有那些能够超脱世俗纷扰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而自己的心愿就是像仙人一样,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这里的“此心”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心志,“吾欲问仙陀”则是诗人想要寻求的答案。

整首诗通过对马山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