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行尽水迢迢,日暮寻师过断桥。
僧老不闻翻贝叶,身闲惟爱种芭蕉。
山藏绝壑人稀少,秋入空林夜寂寥。
惆怅居亭何处所,满庭黄叶落萧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宿佛径庵赠迈往师怀开山故人》。以下是逐句释义:
千峰行尽水迢迢,日暮寻师过断桥。
这是第一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千峰之间行走,直到走到尽头,发现前方有一条小河。夕阳西下时,诗人找到了一位名叫“迈往”的法师,他们一起过了一座断了的桥。这里的“千峰行尽”指的是诗人已经走过了千座山峰,而“水迢迢”则是指前方的小河流向远方。诗人在日落时分找到了这位法师,两人一起过桥。
僧老不闻翻贝叶,身闲惟爱种芭蕉。
第二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法师共同度过的时光。由于法师年事已高,已经不再听到他诵读经文的声音,但诗人仍然喜欢与他一同欣赏周围的美景。这里提到了“翻贝叶”,可能是指法师在诵读经文时发出的声音。而“身闲惟爱种芭蕉”则是指诗人喜欢与法师一起种植芭蕉树,享受宁静的时光。这里的“身闲”指的是诗人自己悠闲无事的状态,而“种芭蕉”则是他在闲暇之余喜欢做的事情。
山藏绝壑人稀少,秋入空林夜寂寥。
第三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山峦深处隐藏着一个隐秘的地方,那里很少有人涉足。秋天来临,树叶变黄,整个山林显得更加寂寥。这里的“绝壑”、“人稀少”和“空林”都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宁静的画面。
惆怅居亭何处所,满庭黄叶落萧萧。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诗人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只能怅然若失地站在亭子中,看着满庭的黄叶纷纷落下。这里的“惆怅”表示诗人感到失落或不安。诗人无法确定自己的去处,只能静静地坐在亭子里,感受着秋天的萧瑟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与法师共度时光以及寂寞的山林等场景,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如佛教文化、僧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季节更替等。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