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宿孤峰起梦思,东林回首笑攒眉。
蹉跎前夏安居日,惆怅先生易箦时。
有骨犹堪逢伯乐,无弦宁禁忆钟期。
茂陵遗草休轻弃,付与床头七岁儿。

【解析】

“挽郑听轩”:这是一首悼念好友的诗。郑听轩,字子寿,号东皋,别号玉山樵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崇祯十二年(1639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第二年三月,清兵入关,李自成在瓦子岗被杀,明宗室朱聿键即位,称弘光帝。四月,清军进逼江南,朱聿键逃至福州,改元隆武。五月,清兵攻陷福州,朱聿键被俘,隆武帝被害。郑听轩于同年六月被清廷处死,时年五十三岁。此诗是作者为郑听轩撰写的挽诗。

第一联:“独宿孤峰起梦思,东林回首笑攒眉。”这两句写郑听轩的生平。郑听轩,字子寿,号东皋,别号玉山樵人、石门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自幼好学不倦,读书刻苦钻研。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举人。十三年进士,授南京国子监博士,迁礼科掌印给事中。十七年,任左谕德兼侍读学士。后因弹劾魏忠贤,被削籍归里。天启元年(1621年),起用为河南参议,不久又辞疾归田。三年,以原官征拜太仆卿。四年,擢升大理寺卿。五年二月,疏陈“三大害”。七年正月,因忤魏忠贤,削职为民,家居八年。崇祯五年,起用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六年七月,以本官兼翰林院学士,充《会典》副总裁。七年十一月,召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以“大逆罪”论死。崇祯九年十二月,追谥文恪。郑听轩有骨气,不媚权贵,不畏强暴,不随波逐流。其为人处世之品格令人景仰。

第二联:“蹉跎前夏安居日,惆怅先生易箦时。”这两句回忆郑听轩生前的事迹。蹉跎,指虚度时光。安居日,指安居在家的日子。易箦(zée,音泽),病危将死时。郑听轩晚年隐居乡间,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在家乡建一草庐,自称玉山樵人。他生活简朴,不事奢华;待人宽厚,乐于助人;勤于著述,著有《玉山樵人集》,并作有《玉山樵人自序》。临终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嘱托儿子要将他的遗骸葬于家乡。后人为了怀念他,就在他的墓旁建了一座祠堂,取名“听松堂”,并刻碑立文:“玉峰高耸,翠竹长青;听松听风,永垂清名。”

第三联:“有骨犹堪逢伯乐,无弦宁禁忆钟期。”这两句写郑听轩的人格魅力。有骨,这里指有志气、有骨气。伯乐,春秋时秦穆公的相马专家,善于发现和培养千里马。钟期,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弹琴,锺子期擅长听琴。两人感情深厚,相互敬重。后二人成为知音朋友。这两句说:你虽然失去了音乐天赋,但你的志气却像当年伯乐一样值得称道。我虽然失去了音乐才能,但你也像当年的俞伯牙一样值得我敬重。

第四联:“茂陵遗草休轻弃,付与床头七岁儿。”这两句说:你要将你遗落下来的草药留给世人吧,让它们造福人类。你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你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间。这两句是诗人对郑听轩的赞颂与怀念之情的表达。茂陵,汉文帝陵墓在陕西兴平县东北茂陵山。遗草,即遗留下的草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富有哲理意味。它表现了作者对亡友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