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雪色正齐腰,归去门庭未寂寥。
竹杖远寻庐岳寺,芒鞋重过虎溪桥。
生衣出匣搴云补,新笋开炉带箨烧。
想到故山多胜事,好将生计报东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把握其主要内容。然后要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最后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

“同光雪色正齐腰”,同光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大雪纷飞;“齐腰”指大雪纷飞至腰际,可见下句写景的手法是动静结合。

“归去门庭未寂寥”,门庭:指家,这里指庐山脚下的匡庐。“寂寥”形容空荡无一人,用拟人手法写景,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心情。

“竹杖远寻庐岳寺,芒鞋重过虎溪桥。”这两句写诗人在雪后的清晨,踏着厚厚的积雪,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庐山进发。山中寺院、小溪,都成了诗人眼中的美景。

“生衣出匣搴云补,新笋开炉带箨烧。”这两句写诗人在庐山脚下的村庄,看到村民们正在忙着修补衣服,炊烟袅袅升起。

“想到故山多胜事,好将生计报东樵。”这两句写诗人想到了家乡的美好景色,便决定回到故乡,为百姓服务,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

【答案】

译文:

同光年的冬天,大雪纷纷扬扬,落在了肩头和腰间,我回到了庐山脚下的家园,家门却依然冷冷清清。门前屋后的竹篱茅舍,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雪停了,我拄着一根长长的竹棍,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庐山,一路上只见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到了山下,我继续上山,沿途经过的寺庙和小溪,都成了我的美景。山上的人家还在忙着修补衣物,炊烟袅袅升起,给这个冬日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生机。想到这里,我更加思念家乡。于是我想,我要回到故乡,为百姓做些事情,报答家乡人的养育之恩。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从京城出发,到庐山探访朋友并准备返回京城的全过程。首联点明时令与天气,为下文写庐山的景色张目。颔联描绘庐山的风光。颈联写出诗人访友所见所感。末联写诗人的感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