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红尘便不如,出门往往避轩车。
故山未返春先入,老景无多岁又除。
鹿性似嫌莎草短,莺声无柰柳条疏。
凭君报语崆峒主,愿借岩西小结庐。

【解析】

1.题干中的“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霍西牛归自春州除夕过寓见赠用韵赋答因寄崆峒主人”,是全诗的概括要求。考生应按照这一概括要求进行解答,注意字数限制。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这是基础题,也较容易得分。考生只要对诗歌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就能很好地完成试题。

(1)第一句“一别红尘便不如,出门往往避轩车”。意思是说自从离别了世俗红尘后,就再也没有像从前那样喜欢出门了。这里“红尘”一词,指世间的尘世。诗人说自己离开红尘后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出门就很少愿意坐车了。

(2)第二句“故山未返春先入,老景无多岁又除。”意思是说故乡的山还没有回来,春天就先来到了;自己已到了老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这两句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第三句“鹿性似嫌莎草短,莺声无柰柳条疏。”意思是说鹿性似乎嫌弃莎草太短,莺声也无可奈何柳条太疏了。这两句写自己思念家乡之情。

(4)第四句“凭君报语崆峒主,愿借岩西小结庐。”意思是说希望你告诉崆峒的主人,我愿意借用他的岩穴西边的小茅屋。这一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嘱托,表达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答案】

(1)“一别红尘便不如,出门往往避轩车”:自从离别了尘世,就再也没有像从前那样喜欢出门了。(尘世:尘俗的世界。不如:比不上)。

(2)“故山未返春先入,老景无多岁又除”:故乡的山还没有回来,春天就先来到了;自己已到了老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故山:故乡。返:归来。

(3)“鹿性似嫌莎草短,莺声无柰柳条疏”:鹿性似乎嫌弃莎草太短,莺声也无可奈何柳条太疏了。(性:本性。奈:无奈。莎草:长在水边的莎草。柳条:垂柳的枝条。

(4)“凭君报语崆峒主,愿借岩西小结庐”:希望你告诉崆峒的主人,我愿意借用他的岩穴西边的小茅屋。(崆峒主:隐居于崆峒山的隐者。小茅屋:简陋的居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