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长安道,蹉跎鬓易霜。
安心徒有药,却老愧无方。
解缆风生旆,开篷月满床。
濯缨歌一曲,清兴绕沧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慨和心境。下面逐句解读:
第一句:“来往长安道,蹉跎鬓易霜。”
- 注释:“往来”表示诗人经常往返于京与外地之间。
- “蹉跎”指时间白白流逝。
- “鬓易霜”意指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
第二句:“安心徒有药,却老愧无方。”
- 注释:“安心”指的是希望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 “徒有药”意味着虽有良药,但无法治愈内心的烦恼或焦虑。
- “却老”指的是年岁增长。
- “愧无方”表达对如何面对衰老的无奈和遗憾。
第三句:“解缆风生旆,开篷月满床。”
- 注释:“解缆”是指解开船上的缆绳,准备离岸。
- “风生旆”(旆,旗的意思)描绘了风吹动旗帜的情景。
- “开篷”可能是指打开船篷以通风或观景。
- “月满床”形容月光洒满了整个船舱,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第四句:“濯缨歌一曲,清兴绕沧浪。”
- 注释:“濯缨”指的是洗涤帽子,通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志向或行为。
- “清兴”表示一种清新愉悦的心情。
- “绕沧浪”形容心情随着音乐而舒展开来,仿佛在广阔的水面上自由飘荡。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和个人感受,反映了李益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思考。首句点明主题,即诗人频繁往返于京城与外界之间,感叹岁月不饶人。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虽心怀安定(“安心”),却因未能找到应对衰老的方法而感到愧疚(“却老愧无方”)。随后,通过描写解开缆绳后的自然美景,以及在月光下唱歌的愉悦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在。最后一句,“濯缨歌一曲”,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追求,即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整体而言,此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