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讣遥从江右来,西风萧飒动寒埃。
百年交谊忽中断,一日愁肠空九回。
滕阁鸣銮闲落月,延津宝剑化惊雷。
古今勋位皆前定,只系遭逢不系才。

【注释】

闻陈方伯文矅作古用韵吊之:听说陈方伯文矅去世。作古用韵吊之:即用“古”字押韵,写诗来哀悼陈方伯文矅。

吊:祭奠死者。

滕阁:指建于江西南昌城的滕王阁。

延津宝剑化惊雷:传说春秋时吴国将军子胥被楚平王杀害后,其佩剑化作一条大蛇,在延津(今河南新乡)吞食了两条龙,故称“延津宝剑”。化惊雷:比喻英名永存。

古今勋位皆前定:自古以来的功勋和地位都是事先注定的。

不系才:不要以才能高低论英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陈方伯文矅的死而写的挽诗。诗人对朋友的去世十分悲痛,但又觉得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不由自己决定的。因此,他劝慰说,人的一生功业成就与才智高低,都由上天预先安排决定,不能由自己的力量左右。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陈方伯文矅去世的消息。二、三两句紧承上句而来。“交谊忽中断”,是说他与陈方伯的关系突然中断;“愁肠空九回”,则表明他因悲伤而心烦意乱。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内心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四句,从对方伯生前的业绩和遭遇进行追忆。“滕阁鸣銮闲落月”,“滕阁”,即滕王阁。“滕王阁”在南昌城南,唐初王勃曾登阁赋《滕王阁序》,故有此称。“鸣銮”指陈方伯曾在此楼设宴,“落月”暗寓他的离世。“延津宝剑化惊雷”,据《左传》所载,吴国将军伍员(字子胥)被楚国杀害后,他的宝剑化为一条巨大的龙,在延津(今河南新乡)吞吃了两条巨龙。这里借以比喻陈方伯的名声和事业永远流传,永垂不朽。

最后一句,点明了诗题,也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古今勋位皆前定”,意思是自古以来的功勋和地位都是由上天事先安排好的,人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它,也不能凭自己的才能去创造它。这两句既是对陈方伯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谦之辞。“只系遭逢不系才”,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的感慨之所在。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由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能决定的,而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和机遇所决定的。因此,他劝慰朋友,不必为失去知己朋友而感到悲伤。

可以看出此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悼惜之情,也体现了作者超脱的人生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