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生涯有旧丘,可能憔悴滞荒州。
常怀元亮篱边菊,不羡王戎手上筹。
青鬓忽随蓬梗老,朱门争似草亭幽。
裁书便约渔樵侣,岁晚相寻夙愿酬。

【解析】

本诗是诗人寄赠友人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联,内容上首联、颔联写自己的处境与志趣;颈联和尾联抒发对友人的问候及自己的思念之情。

首联“耕读生涯有旧丘,可能憔悴滞荒州”,点出自己身处荒州,但依然坚持耕读。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的志向与信念,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

颔联“常怀元亮篱边菊,不羡王戎手上筹”,诗人以陶渊明和王戎为典范,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不求物质享受的思想。

颈联“青鬓忽随蓬梗老,朱门争似草亭幽”,诗人以苍老的青丝比喻自己,表达自己对官场腐败现象的反感,同时,用“草亭”来比喻自己的住所,表达了自己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末联“裁书便约渔樵侣,岁晚相寻夙愿酬”,诗人在诗中以书信的形式与友人约定,希望在晚年能与友人一同游山玩水,实现自己的夙愿。

【答案】

译文:

我生活在一个荒州的土地上,但我仍坚守我的耕读之道。我常怀念陶渊明篱边的菊花,不羡慕王戎手上的钱财。

我的鬓发已经变得苍老如蓬草梗,而富贵之家的门庭却像草堂一样幽静。

你来信说要邀请我去与你一起隐居山林,到那时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夙愿,一起度过晚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写下这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流露出他的志向和抱负。

首联“耕读生涯有旧丘,可能憔悴滞荒州”,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身处荒州,依然坚守耕读之道,不追求名利的志向。这里的“旧丘”指故乡,表现了他虽然身处异地,但心系故乡的情感。

颔联“常怀元亮篱边菊,不羡王戎手上筹”中的“元亮”指的是陶渊明,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田园气息,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崇尚。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颈联“青鬓忽随蓬梗老,朱门争似草亭幽”,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腐败的看法和自己对于简朴生活方式的喜爱。这里提到的“朱门”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大宅门,与前面的“草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尾联“裁书便约渔樵侣,岁晚相寻夙愿酬”,诗人在信中与友人约定,希望他们能一起过上简朴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夙愿。这里的“渔樵侣”指的是渔夫和樵夫,他们是古代隐士的代表形象,也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对于简朴生活方式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