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藩制度旧封君,千载遗风尚礼文。
欲吊英灵何处是,夕阳荒草锁孤坟。
【注释】
东藩:指箕子封于朝鲜,故称东藩。
千载遗风尚礼文:指箕子在千载之后,犹能传扬其遗风(礼文),而不失其为“仁之至也”的美德。
欲吊英灵何处是:想凭吊那死去的箕子的英灵究竟在何方?
夕阳荒草锁孤坟:只见夕阳西沉,荒草萋萋,孤坟被重重封锁。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罢相归田后,以箕子自况。首联说箕子被封到朝鲜,封地有如东藩,箕子的德政一直流传至今。颔联说自己想凭吊箕子的英灵,不知他死后葬于何处,最后落脚到尾联,写景抒情。诗人用“夕阳荒草”、“孤坟锁”等意象,渲染出凄凉、悲壮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箕子的敬仰之情。
首联“东藩制度旧封君,千载遗风尚礼文。”箕子作为周武王的弟弟,封于朝鲜,成为那里的诸侯,即所谓“东藩”。诗人用“东藩制度”指代箕子被封的地点。诗人把箕子比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赞扬他的德政影响深远,流传千载,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颔联:“欲吊英灵何处是,夕阳荒草锁孤坟。”诗人想象自己要凭吊箕子的遗容,却不知他安葬在何方,只能看到一片荒凉景象——夕阳西下,荒草丛生,一座孤坟被重重封锁。这里运用了拟人和衬托的手法,将诗人自己的失落和寂寞与箕子的英灵联系起来,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尾联:“此情此景最堪伤,惆怅无人共举觞。”诗人感叹这种情景让人感到悲伤,却又无人可以一起分享这份忧愁和痛苦。这里的“惆怅”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