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宣威起执戈,功曹况复有萧何。
共鸣鞞鼓来酣战,正拟前军奏凯歌。
天外愁云连汴合,雨余腥水入淮多。
平居殊觉成寥赖,静夜惊闻涕泗沱。
【注释】
次,这里是诗题。刘伯温,字元理,江西泰和县人,明朝初年的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封诚意伯。都事感兴:诗人借刘伯温的事迹表达自己的感慨。大将宣威起执戈,意谓大将对敌宣示威风,挥动长戈,奋勇杀敌。
功曹,官名,汉时为掌管文书章奏的小吏。况复有萧何:意谓功劳之臣又如汉代的萧何。萧何是辅佐刘邦开国的重要谋臣。共鸣鞞鼓来酣战,意谓众将击战鼓,奋力战斗。
正拟前军奏凯歌,意谓正在计划向前进发,奏凯歌庆功。天外愁云连汴合,雨余腥水入淮多。意谓天空中愁云密布,河水被污染。平居殊觉成寥赖,静夜惊闻涕泗沱。意谓在平日里感到十分无聊。
【赏析】
这首七绝以咏史抒怀为主,抒发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全诗通过描写战争场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环境和人性扭曲的思考。
首句写将军们英勇杀敌的情景。“大将宣威起执戈”,意为将军们威武地挥舞兵器,宣示自己的威信,并开始冲锋陷阵。“功曹况复有萧何”,这里指功劳之臣(如萧何),也像汉代的萧何一样辅助君主,立下赫赫战功。“共鸣鞞鼓来酣战”,意为战士们击战鼓,奋力战斗。“正拟前军奏凯歌”,意为正在计划向前进发,奏凯歌庆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将士们奋勇杀敌、斗志昂扬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
第二句“天外愁云连汴合”,则转向描述战争对环境的影响。这里的“愁云”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雨余腥水入淮多”,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雨水冲刷过战场,使得河水变得浑浊,散发出腥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痛惜之情。
第三句“平居殊觉成寥赖”,诗人感叹自己平时的闲适生活,现在却感到无比空虚和失落。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对战争的痛恨,也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静夜惊闻涕泗沱”,则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听到哭泣声,联想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心中不禁泛起悲愤和伤感。这里的“涕泗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听到哭泣声时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同情和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环境的痛惜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深沉热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