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寂寞老无伴,把玩修竹情何长。
夜深禅定万籁息,僧邪竹邪俱两忘。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以“老僧半筠”自喻,表现了作者孤高、淡泊的情怀。

前两句写景。诗人在幽静的山寺里,与世隔绝,独居一室,过着清寂的生活。修竹是诗人的伴侣,他爱抚它,欣赏它。“把玩”,即抚摸;“修竹”,长而直的竹子,常用来比喻君子。诗人爱竹,也反映了他的高洁的品格。“情何长”,意思是:这情趣有多久呢?言外之意是说,我孤独地生活已很久了,这种清寂的情趣已经习以为常了。“寂寞”、“老”和“无伴”三字,突出了诗中的僧人性格特点。

后二句写禅意。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诗人进入了深深的禅定状态,这时,他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听,只觉万籁俱寂,只有那修竹在轻轻晃动。“夜深禅定万籁息,僧邪竹邪俱两忘。”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写诗人入定后的心境,实际上也是写诗人对修竹的喜爱之情。因为只有当自己进入一种完全的忘我境界时,才能真正做到“两忘”,即忘记了世俗杂念,忘记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包括那无情的竹子。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清远。全诗没有一句明言“禅”,却处处有“禅”味。如第一句“寂寞”二字,第二句“情何长”三字,都有一种超脱物外、遗世而独立的意味。第三句“万籁息”三个字,更将禅宗的“无念为宗”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是写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当时王十朋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他在荆南(今湖北江陵县)任上时曾游历过黄鹤楼。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作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