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纷不可到,白日悄沈沈。
自尔发灵籁,何曾闻足音。
静探无极蕴,妙契圣人心。
欲问潜虚子,云关一许寻。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姚同年在明虚谷的别号卷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感悟。全诗如下:
尘纷不可到,白日悄沈沈。
自尔发灵籁,何曾闻足音。
静探无极蕴,妙契圣人心。
欲问潜虚子,云关一许寻。
注释:
- 尘纷:尘土纷扬,比喻事物纷繁复杂。
- 自尔:因此。
- 灵籁:指美妙的音乐,也借指自然界的声音。
- 何曾:何时,哪能。
- 极蕴:最深的内涵。
- 隐者:古代隐居不仕的人。
- 云关:云雾缭绕的地方,这里指神秘莫测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姚同年在明虚谷的别号卷的独特感受。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将这个别号卷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首先,“尘纷不可到”一句,诗人用“尘纷”来比喻世间的种种纷扰,而“白日悄沈沈”则形容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世界的无常。
诗人转而描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尔发灵籁,何曾闻足音。”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在寂静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韵律,仿佛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但又似乎从未听到过人声,反映出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诗人转向探讨更深层的哲理。“静探无极蕴,妙契圣人心。”这里,“静探”和“妙契”都暗示着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领悟。而“无极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无尽奥妙的赞叹。同时,“圣人心”又暗示了诗人对于道德和智慧的追求。
诗人以“欲问潜虚子,云关一许寻。”作为结尾。这里的“潜虚子”可能指的是一位高深莫测的隐士或智者,而“云关一许寻”则表明诗人渴望与这样的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和哲学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景物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