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水西境,大半鬼为人。鸟言难可解,卉服日以亲。
杂绘裹头锐如岳,铁距杈丫猛相剥。掉头不应舍长呼,望见前旌乱吹角。
道傍侧目窥绣斧,将前复却舌尽吐。驿亭跽进燕麦羹,饱食且忘行役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任途中,途经水西驿站时的所写。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独立的镜头,通过这些镜头的剪辑组合,展现了当时驿站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首句“相逢水西境”,交待了此行的背景和地点。“水西”是古代对贵州一带的别称,诗人在此地的所见所闻,都带有地域的特色。次句“大半鬼为人”,点明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第三句“鸟言难可解”,“卉服日以亲”两句,描绘出当地人民的生活风貌。
第四、五句是作者在驿站中见到的情景。“杂绘裹头锐如岳,铁距杈丫猛相剥。”这两句是说,驿站中的人们头上包的头巾是用各种颜色的布片缝缀而成的,像山峰一样高;他们的足上穿的鞋子是用坚硬的木头制成,形状似叉子般尖锐,他们相互撕扯时非常凶猛。“掉头不应舍长呼,望见前旌乱吹角。”这两句描写的是,当驿站里的人们听到长官的呼唤声时,他们会转过头来应命,但当他们看到前面扬起的军旗后,又会立刻停止行动,纷纷吹响号角。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驿站里人们的精神状态——既有服从性,又有警觉性。最后一句“道傍侧目窥绣斧,将前复却舌尽吐。”描述了驿站里人们在听到长官的命令后,既害怕又好奇的神态。他们一边看着长官手中的绣有图案的斧头,一边又忍不住咽下唾沫,把舌头伸了出来。
这首诗通过对驿站中的人们生活细节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杂绘裹头锐如岳”这句诗,用山岳来形容头巾的形状,既形象生动,又突出了头巾的坚固;“掉头不应舍长呼,望见前旌乱吹角”这句诗,用号角的声音来形容驿站里人们的惊慌失措,既贴切自然,又富有感染力。
《饭水西驿》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表达方式,成功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