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水西奢香氏,奉诏曾谒高皇宫。承恩一诺九驿通,凿山刊木穿蒙茸。
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西溪东流石齿齿,呜咽犹哀奢香死。
中州男儿忍巾帼,何物老妪亦青史。君不见蜀道之辟五丁神,犍为万卒迷无津。
帐中坐叱山川走,谁道奢香一妇人。
【注释】奢香:指奢崇明之母奢氏,奢崇明曾率部起义。奉诏:奉命。谒高皇宫:拜见皇帝。凿山刊木:挖山开道,穿通树木。蒙茸:草木丛生。至今:到现在。二百载:二百年。同风:风气相同。中州:中原地区。巾帼:妇女的头饰。蜀道之辟五丁神:指开通蜀道的五丁力士。犍为:在今四川眉山。无津:渡口。帐中坐叱山川走:在帐中大声呵斥山川让路。青史:史册。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作者以豪放之笔写奢香夫人的英勇与丈夫奢崇明的英烈。全诗从“我闻”二字起,点明主题,直截了当地叙述对奢香夫人的了解和评价。“承恩一诺九驿通”,意思是说奢香夫人受到皇帝的厚恩,因此下令修建了许多驿站,使道路畅通。“凿山刊木穿蒙茸”,这一句描写了奢香夫人为了打通山间小路而付出的辛勤劳动。“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这句是说现在已经过去了两百年,但牂牁、僰道两地的风气仍然没有改变。这里的牂牁指的是今天的贵州一带,僰道则是指今天的四川宜宾一带。
诗人转向对奢香夫人个人的评价。“西溪东流石齿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奢香夫人的墓地就在西溪东流的石头上,石头上的纹理清晰可见。“呜咽犹哀奢香死”,这句是说,每当人们听到风吹过这些石头时的呜咽声,都会感到哀伤,因为这里曾经埋葬过奢香夫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转而对当时那些被认为软弱的女性表示不屑。“中州男儿忍巾帼”,“巾帼”在这里指的是古代女性所戴的帽子,也就是发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原地区的男儿们竟然可以忍受这种屈辱,而一些看似柔弱的女性却成为了历史的焦点。接着,诗人又提到了“何物老妪亦青史”,意思是说,即使是一位老妇人也有机会进入历史记载中,成为英雄人物。
这首诗通过对奢香夫人的歌颂,展示了她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精神;同时,通过对中原地区男性和女性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性别歧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