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家寻旧隐,岂为鹿门期。
客久薪如桂,愁来鬓有丝。
风尘悲荏苒,戎马苦驱驰。
归去盟猿鹤,岩居更不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真州送林明府携家还乡》。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真州送林明府携家还乡
  • “真州”:地名,今属江苏省。
  • “林明府”:指林某,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因官职而称“明府”。
  • “携家”:携带家人,即带着妻子儿女回家。
  • “还乡”:回到故乡。
  1. 携家寻旧隐,岂为鹿门期。
  • “寻旧隐”:寻找过去的隐居之地。
  • “鹿门期”:传说中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这里指一种隐居的生活理想或境界。
  • “岂为”:难道是为了什么目的?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林明府回乡的原因有所疑惑,可能认为他回乡不是单纯为了隐居生活的理想。
  1. 客久薪如桂,愁来鬓有丝。
  • “客久”:长时间做客,形容在外地的时间很长。
  • “薪如桂”:比喻客居生活艰难,就像生活在柴草旁边却闻到桂花的香味一样。
  • “愁来”:忧愁来临的时候。
  • “鬓有丝”:鬓角已经出现了白发,形容年岁大了。
  1. 风尘悲荏苒,戎马苦驱驰。
  • “风尘”:这里指战乱和尘土,形容动荡不安的环境。
  • “荏苒”:流逝,这里表示时光飞逝。
  • “戎马”:战争,这里指军事活动。
  • “苦驱驰”:辛苦地奔波、忙碌。
  1. 归去盟猿鹤,岩居更不移。
  • “归去”:回家去。
  • “盟猿鹤”:与猿鹤结伴,这里指与自然亲近,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隐居生活。
  • “岩居”:住在山里。
  • “更不移”:更加不会改变,强调了决心和承诺。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朋友归乡后生活状态的关切与期待。诗中既有对友人离开后的不舍之情,也有对其归乡后能否实现隐居理想的担忧。同时,通过描绘友人在外漂泊的生活状况和归乡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