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玄宫久,桃源更此行。
行知瑶水近,坐望赤霄平。
洞草秋先长,坛云昼自生。
双双玉箫发,风引度仙城。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过显灵宫”,点明题旨,表明诗人来到仙宫的目的地。
“不到玄宫久”:诗人来到此地已经很久,没有来过。
“桃源更此行”:这里所说的桃源是道教传说中的理想之地,即桃花源里。诗人来到此地,是为了探寻这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以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超脱。
“行知瑶水近”,行将启程时,知道瑶水(传说中神仙聚居的地方)离此不太远。
“坐望赤霄平”,诗人坐在观景台上,遥望那高耸入云的仙山,它与天空平齐。
“洞草秋先长,坛云昼自生”,在山洞口生长的青草秋天就发绿了;在道观周围生长的云雾,从白天到晚上都在生成。
“双双玉箫发,风引度仙城”,双凤飞舞,发出美妙的声音,随着微风,吹响了仙乐,飘荡着仙音,越过仙城。
【答案】
过显灵宫
不到玄宫久,桃源更此行。
行知瑶水近,坐望赤霄平。
洞草秋先长,坛云昼自生。
双双玉箫发,风引度仙城。
译文:
我来到这里已经很久,没有来过。
从这里出发,可以很快到达仙境。
在山下居住的地方就是那里,道路非常平坦。
山口的青草在秋季就开始发青;
道观周围的云雾在白天就形成了。
鸟儿飞翔,发出美妙的叫声;
随着微风,飘荡着仙乐,穿过了仙城。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历显灵宫后的感受。首句点题,表明作者此次游历的目的地——显灵宫。次句说:“不到玄(玄虚)宫久”,说明自己来到此地时间不长,还没有游览过。接着两句说:“桃源更此行”,这里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故事,说自己这次来到此地,是因为听说这里有一片理想的世外桃源。三、四句进一步具体描写了这一理想之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特点。五、六句描绘了仙境的美景。“洞草秋先长”,“坛云昼自生”,都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仙境的幽静美丽。最后两句描写仙境中的景色。“双双玉箫发”,“风引度仙城”是想象仙境中有凤凰等祥瑞之物在飞翔,伴随着仙乐传来,飘荡过一座座仙城。整首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读来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