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堂中月,深更酒为携。
金波流未满,白露迥含凄。
鸿雁秋江北,芙蓉汉苑西。
一杯同帐望,万里各羁栖。
注释:
十四夜: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月集:即“月下”之省称。陶令: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曾官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于太守钟皓,挂印而去,归隐田园。陶令堂:指陶渊明的住宅。深更:深夜。携:带。金波:月光如金,比喻清澈明亮。未满:不够满。流未:犹言未流。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9月7-9日交节,此时太阳黄经达165度。凄:凄凉之意。鸿雁秋江北:鸿雁向南方飞去,说明秋天已到,鸿雁在北方。芙蓉:荷花别名。汉苑:汉代皇宫所在之地,这里借指京城。同帐望:一起看月亮。万里各羁栖:各自在千里之外,羁旅他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诗作。首句写诗人在陶令堂中的赏月之情。第二句写月光未满,第三句写秋风凄清,第四句借鸿雁南飞和芙蓉凋落来写时序的变化,最后两句写人们仰望同一轮明月,但自己却远离家乡漂泊异乡,彼此思念不已。此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孤独之感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与感受,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与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