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畔登楼冬日微,帝京临眺转依依。
河冰海雪春声动,苑柳宫梅岁色归。
岂意云霄今下榻,只缘乡土更沾衣。
风尘此地愁回首,嵩洛他年愿不违。
【注释】
- 登勤甫楼: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勤甫,即王勤甫,北宋诗人,官至中书舍人。
- 天畔:指天空的边际。
- 帝京:指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洛阳。临眺:远望。
- 河冰海雪:黄河结上冰,北海积雪,形容冬景。春声动:春天的生机勃发。
- 苑柳宫梅:苑囿中的杨柳和皇宫里的梅花都开得茂盛。岁色归:年节的气氛已来临。
- 岂意:哪想到;没想到。云霄:高空。下榻(tà):住宿,这里指登上高处。
- 沾衣:沾湿衣服,比喻沾受风尘。
- 嵩洛: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北,因山形如阙而得名,洛水在此汇入黄河。他年:明年,未来之年。
【译文】
登上勤甫楼,天寒地冻,但眺望京城,又依依不舍。
河面结冰,海上飘雪花,春天的生机勃勃。
苑内的杨柳,皇宫的梅花,都显得格外美丽。
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下榻休息,只是因为思念家乡,所以更觉得沾受风尘。
这风土人情如此令人感伤,希望在嵩山洛水那边的未来日子里,能够不违心地过活。
【赏析】
此诗作于北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诗人任陈留知县赴京师时经过登勤甫楼而作。
首句“天畔登楼冬日微”,起势不凡。诗人登楼远眺,只见天边的天际渐渐变得模糊、昏暗,冬天的寒气扑面而来,不禁感慨万千。
第二句“帝京临眺转依依”,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的景象。帝京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国家的中心,诗人站在高楼之巅,俯瞰着京城,不由得感到依依不舍。诗人用“临眺”一词,写出了他对京城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第三句“河冰海雪春声动”,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河面上的冰块开始消融,海面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春天的气息开始弥漫开来,万物复苏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第四句“苑柳宫梅岁色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的景色。苑内的杨柳已经抽出嫩芽,宫里的梅花也已经盛开,整个京城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仿佛回到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
第五句“岂意云霄今下榻”,诗人感叹自己竟然有机会来到京城,住进了皇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和对自己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的惊喜。
第六句“只缘乡土更沾衣”,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乡土”指的是家乡的土地、亲人和熟悉的环境,诗人说自己因为思念家乡而更加沾受风尘,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朝廷的无奈之情。
最后一句“风尘此地愁回首,嵩洛他年愿不违”,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远离风尘,过上平静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嵩山洛水的另一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再违背自己的心意。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京城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期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