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竹丛巳橘柚县,短篱茅屋向城偏。
桂花酿酒秋将半,桐叶题诗月未圆。
越客还思青海峤,楚鸿又度白云天。
好山欲买多招隐,袖里曾无子母钱。
诗句的翻译为:“寒竹丛中已成熟的橘子和柚子,短篱茅屋偏向城边。”注释:寒竹丛中已成熟的橘子和柚子,短篱茅屋偏向城边。译文注释与赏析。
- 诗句翻译
- 词语注释:
- 寒竹丛:指竹林里长满了竹子。
- 橘柚:泛指橘子和柚子。
- 短篱茅屋:用茅草和木头搭建的简陋房子。
- 向城偏:朝向城市的方向倾斜。
- 诗意解释: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秋日景色,寒竹中成熟的水果象征着丰收,但同时也暗示着秋天的凉意。短篱茅屋则给人一种简朴而温馨的感觉,它们位于城市的一隅,似乎在诉说着远离尘嚣的平静生活。
- 诗人简介
- 宋登春:字应元,自号鹅池生、海翁,明代学者、诗人、画家。他出生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曾游历各地,后居江陵(今属湖北)。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晚年因政治原因远避他乡,以书画自娱,晚年居江陵,知府徐学谟十分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道所终。有《鹅池集》、《燕石集》等著作传世。
- 背景介绍
- 时代背景:《八月十三日东永嘉王秉之山人》创作于明朝中期,具体时间不详。这一时期,明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之作。宋登春作为一位学者和诗人,其作品常常蕴含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个人经历:宋登春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他在官场上的经历曲折多变,曾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受排挤和迫害。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使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个人情感。
- 艺术特色
- 诗歌风格:宋登春的诗作多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内敛,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象征手法:在这首诗中,寒竹、橘柚、短篱茅屋等元素不仅是实景的描述,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这些象征性的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哲理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 哲学价值: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社会的深层思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它启示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
通过对《八月十三日东永嘉王秉之山人》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宋登春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文化营养。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