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墓丛荆榛,下有妖狐穴。哀魂泣杜鹃,化作枫林血。
颓波声断夕阳空,伤心莫向英雄说。恩亦不堪酬,仇亦不堪雪。
神仙寂灭天地古,世故茫茫几销歇。吴王台上望胥江,依然冷浸清秋月。

【注释】

荆榛:荆棘。

妖狐穴:狐狸洞。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鸣声凄厉而悲伤,古人常以“杜宇”、“蜀魄”称之。

枫林血:传说中,杜宇(杜鹃)啼时,口中流血。

颓波:指残破的波浪。

神仙寂灭天地古,世故茫茫几销歇:神仙已寂灭,天地古今,世事纷纭,都如过眼烟云般地消失殆尽。

吴王台:在江苏苏州市西。

胥江:即今苏州市南的娄江。

冷浸清秋月:月光冷清,洒在清冷的江面上,映出秋天的月亮。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古战场遗迹的感怀。开头两句,点明题旨:“废墓丛荆榛,下有妖狐穴。”荒废的古墓长满荆榛,下面有个狐狸洞。这两句是说,诗人来到一片荒野之中,看到一片荒芜景象,又发现下面有一个狐狸洞,不禁感叹起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来。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展开议论:“哀魂泣杜鹃,化作枫林血。”他想象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的灵魂在杜鹃啼鸣声中悲哭不已,最后化作枫叶上滴滴的血痕。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怀念和无限痛惜。

五、六句,诗人感慨万分:“颓波声断夕阳空,伤心莫向英雄说。”残阳西沉,江面波涛汹涌,声音不绝于耳,令人心碎。诗人伤心地说,不要对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讲这些伤心事吧!因为那些英雄已经不在人世了。

七、八句,诗人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感慨:“恩亦不堪酬,仇亦不堪雪。”自己受恩也难报;报仇也难消心头之恨。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

九、十句,诗人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神仙寂灭天地古,世故茫茫几销歇。”从古到今,神仙早已消亡,天地自古至今,世事纷繁变幻,一切都已化为乌有。这两句是诗人的总结性议论。

十一、十二句,诗人把目光投向现实:“吴王台上望胥江,依然冷浸清秋月。”诗人站在吴王台下,望着滔滔的胥江,那皎洁的秋月仍然照得江水寒气袭人。这里,诗人把现实与回忆结合起来,表现了一种历史感。

这首诗语言简练,形象鲜明,感情深沉,意境开阔。诗人通过描写古战场遗迹,抒发了自己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之情。全诗结构严密,脉络清晰,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