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骨千金事已遥,高台无复望燕昭。
频年夹寨师将老,几处敖仓米渐消。
每向齐庭愁鼓瑟,暂从吴市学吹箫。
何须极目思乡国,王粲忧多不易销。
偶成
骏骨千金事已遥,高台无复望燕昭。
频年夹寨师将老,几处敖仓米渐消。
每向齐庭愁鼓瑟,暂从吴市学吹箫。
何须极目思乡国,王粲忧多不易销。
注释
- 骏骨千金:形容人的品质高尚如千里马之骨,珍贵无比。
- 高台:指古代的高大建筑或平台,此处比喻理想或目标。
- 燕昭:燕昭王,战国初期燕国的君主,曾以千金求贤,招揽天下英才。
- 夹寨和敖仓:均指军事防御据点,这里用来表示战乱频繁、岁月蹉跎。
- 齐庭:齐国宫廷,常用以喻指朝廷或高位场所。
- 王粲:三国时期人物,以文才著称,常以忧愁自喻。
- 极目:远望,引申为思念远方。
- 销:消除,减少。
- 吴市:古吴地市场,这里代指繁华之地。
译文
骏骨千金事已遥,高台无复望燕昭。
频年夹寨师将老,几处敖仓米渐消。
每向齐庭愁鼓瑟,暂从吴市学吹箫。
何须极目思乡国,王粲忧多不易销。
赏析
《偶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前两句“骏骨千金事已遥,高台无复望燕昭”,通过对比来强调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骏骨千金象征着高贵与价值,而高台则代表着曾经的梦想或目标,两者相比之下显得遥远且不再可及。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也传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后两句“频年夹寨师将老,几处敖仓米渐消”则转而关注现实生活的变化。夹寨和敖仓都是军事战略要地的象征,它们代表了历史的动荡和社会的变迁。诗人用“频年”和“几处”这样的词句描绘了战争频繁和粮食消耗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个人生活的艰辛。这些描述虽然带有沉重的现实主义色彩,但也透露出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每向齐庭愁鼓瑟,暂从吴市学吹箫”。齐庭可能指的是朝廷或官场,而鼓瑟和吹箫分别代表音乐艺术中的两种乐器。这里的“愁”字表明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满。他回忆起过去在宫廷中演奏乐器的日子,那时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与和谐。然而现在,这种快乐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愁和失落。这种情绪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过去的怀念。
最后两句“何须极目思乡国,王粲忧多不易销。”则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豁达态度。诗人通过提及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王粲,表达了即使面对困境和挫折,也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这里的“何须”意味着没有必要过度忧伤或担忧。王粲因政治原因而长期流落他乡,但他的作品依然流传千古,显示出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在这里借用王粲的故事来激励自己或他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希望和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生活变迁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对现实挑战的应对。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索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