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龙飞膺赤伏,台上功臣三十六。先生底事披羊裘,翛然独钓铜江曲。
嘉谟启沃当龙潜,已令汉火回炎炎。三公之弃如敝屣,一丝引得贪夫廉。
但知文叔同衾卧,不知客星侵帝座。先生之风千载那能忘,云山苍苍江水长。

子陵钓鱼图为胡伯奇题

注释:子陵,指严光,字子陵。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胡伯奇为唐代诗人,此诗为赠给胡伯奇的。

译文:

光武帝即位时,有赤伏龙飞升于天,朝廷功臣有三十六人。

注释:光武,指光武帝刘秀。赤伏龙,是传说中龙的一种,能显灵护主。三十六功臣,指汉初三杰。披羊裘,指隐居山林,不仕。铜江,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史记》载,秦朝末年,严子陵与同乡少年渔翁共钓于富春江上。

赏析:

这首诗是胡伯奇为严光画像而作的题画诗。画面描绘了严光隐居钓鱼的情景。他身穿羊裘,独自垂钓在铜江之畔。全诗通过对严光形象的勾勒、对历史事件的陈述以及对其人格精神的颂扬,表达了对严光高风亮节的敬仰之情。

第一联“光武龙飞膺赤伏,台上功臣三十六”。这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据《后汉书·循吏列传》记载,光武即位于南阳新野,当时天下大乱,各地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王莽统治。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为了巩固政权,采纳了张堪、陈实等人的建议,选拔了许多贤良之士担任地方长官。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三十六功”,他们在地方上治理得当,深受百姓爱戴。

第二联“先生底事披羊裘,翛然独钓铜江曲”。这是对严光形象的勾勒。据史籍记载,严光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后来回到家乡隐居。他身着羊裘,手持钓竿,独自坐在江边垂钓。这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然而,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却让他成为了历史上的楷模。他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典范。

第三联“嘉谟启沃当龙潜,已令汉火回炎炎”。这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据史书记载,严光曾在朝中担任过官职,但后来辞官归隐。他深知汉朝的江山来之不易,于是潜心研究治国之道,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这些建议虽然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但后世却一直传颂着他的智慧。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与担当的精神。

第四联“三公之弃如敝屣,一丝引得贪夫廉”。这是对严光品质的赞美。据史料记载,严光曾任过三公之职,但他却选择了辞官回家,放弃了荣华富贵。这种行为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因为他曾经拥有过如此辉煌的地位。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品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并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而是那些默默无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第五联“但知文叔同衾卧,不知客星侵帝座”。这是对历史人物的赞颂。文叔,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臣陈寔。他在朝中任职期间,为人正直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而客星,则是指天上的一颗星星,它代表着光明和正义。这首诗通过对比文叔和严光的品质和行为,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他们都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心中。

第六联“先生之风千载那能忘,云山苍苍江水长”。这是对严光精神的颂扬。严光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却依然影响着后人。他的品质和行为成为了人们学习和效仿的对象。他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同时,他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画作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成为我们研究和欣赏的宝贵资源。

这首诗通过对严光形象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陈述以及对严光品质的赞美和颂扬,表达了对严光高风亮节的敬仰之情和对严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