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女如玉,轻盈掌上身。
翠眉长不扫,怅望西陵人。
酒阑歌舞罢,台榭坐生尘。
怨入漳河水,悠悠秋复春。
解析
诗句释义
- 燕赵女如玉,轻盈掌上身:
- “燕赵”指的是中国北方的燕国和赵国,这两个地方以美女著称。
- “如玉”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如玉。
- “轻盈”形容女子走路或动作轻快、优雅。
- “掌上身”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在舞台上跳舞时轻盈如在手掌上的动作。
- 翠眉长不扫,怅望西陵人:
- “翠眉”指的是女子黑色的眉毛。
- “长不扫”表示她故意留着长眉,不去梳理。
- “怅望”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惆怅和期待。
- “西陵人”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舞伎,如曹植的乐府《陌上桑》中的西施。
- 酒阑歌舞罢,台榭坐生尘:
- “阑”通常指结束,这里指的是宴会或演出的时间到了。
- “歌舞罢”表示音乐停止,舞曲结束。
- “台榭”是古代高台上的建筑,常用来作为表演的场所。
- “生尘”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建筑会逐渐变得尘土飞扬。
- 怨入漳河水,悠悠秋复春:
- “漳河”指的是中国的一条河流,可能是指流经河北地区的漳河。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难以测量。
- “秋复春”表示时间的轮回,春天再次到来。
译文
燕赵之地的女子美如玉石,她们在舞台之上轻盈如风。长长的眉毛故意不用来梳理,只是静静望着西边的陵墓之人。当酒宴结束,舞曲停止,那些高台和亭台也渐渐被尘埃覆盖。心中满是哀怨之情,随着漳河水流入大海,悠悠岁月,又是一个春去秋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舞伎生活与情感的作品。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多情的舞蹈演员形象。诗中不仅展现了她的外在美,更深入地描绘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