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限摧心事,常因醉里轻。
扳欢随近舍,纵饮托同声。
尚忆凭人入,应多宿鸟惊。
沉昏知可戒,稳卧偶吾情。
【注释】
何限摧心事:无尽的忧愁事。
扳欢随近舍,纵饮托同声:醉后欢乐,随着近处的朋友,放纵饮酒,托身于同样的声音。
尚忆凭人入,应多宿鸟惊:还想起倚着别人进入酒肆,应当是许多宿鸟被惊醒了。
沉昏知可戒,稳卧偶吾情:昏睡中知道可以警惕,安稳地躺着,正好与我的情感相合。
【译文】
酒醉之后常常感到心情沉重,常常因为醉酒而轻慢。
攀附欢愉的朋友,跟随着近处的人家,放纵饮酒,寄托在同样的声音上。
还记得倚靠着别人的门进入酒肆,应是许多宿鸟被惊醒了。
昏睡中知道可以警惕,安稳地躺着,正好与我的情感相合。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唐诗解》卷四云,“送别诗,有以乐景写哀者。如‘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本篇即其一例。全诗写送别之情,但无一“悲”字,只从送别的场合落笔,却处处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愁苦。
第一句“酒醒”。点出了题目,又暗寓了题意。古人送别之际,往往借酒浇愁,所以这一句就引出了下文。
第二句:“常因醉里轻。”诗人说,“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己常常借酒浇愁,因而才“常因醉里轻”。“因”字表明了原因,“常”字则表明了频率,说明这种情形已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而是经常有的。这里诗人用一“常”字,便写出了自己与朋友的交往,以及彼此间的深厚情谊。“轻”,是轻佻、轻慢的意思。“因”“常”两个词,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常因醉里轻”这一联,看似寻常,实则意味深长。
第三句“扳欢随近舍”,写送别之时的心情。这句中的“扳”字,既指拉、拽的意思,也暗含着“攀附”之义。诗人和朋友之间关系密切,所以当分别的时刻到来的时候,诗人会情不自禁地拉住朋友的手,一同走进酒店之中。这一句中的“扳欢”,既指拉着朋友的手,也暗含着攀附之情。这句中的“随近舍”,则暗示了朋友离开之后,自己也会随之而去。这两句连起来,就写出了诗人和朋友分别时的情景,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
接下来“纵饮托同声”,继续写送别时的情境。诗人和朋友一起进入了这家酒店之中,于是开始放纵饮酒。在这里,诗人通过“纵饮”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托同声”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在一起喝酒聊天,相互倾诉着心中的苦闷和烦恼。然而,这种快乐并不能持久,因为诗人知道自己即将离去。
“尚忆凭人入”一句,诗人再次回忆起刚才进入酒肆的情景。他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在他身边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感慨。这句中的“忆”字,既指回忆,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伤感。“凭人入”,意味着诗人曾倚靠他人进入酒肆之中,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应多宿鸟惊”,则是对整个送别场景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宿鸟惊”,并不是真的让那些鸟儿受到惊吓,而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诗人即将离去,而那些与他共同度过时光的人们也将各自离去,所以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然而,正是这种痛苦和无奈,使得这首诗更加感人肺腑。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