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窗漏幻尘,棂棂白映纸痕新。
岂无夜半闻钟者,犹有天明做梦人。
自闇闇中劳摸索,到堂堂处弄精神。
我今更与作转语,推去关来总任真。

诗句释义:

  1. 晓窗为明上人赋 - 在清晨时窗下为名为明的和尚赋诗。
  2. 一个山窗漏幻尘 - 形容窗户如同山中的小洞,能够透过光线看到窗外的尘埃如幻境一般飘散。
  3. 棂棂白映纸痕新 - 指通过窗棂照进的阳光使得白色纸张上的字迹显得格外清晰,像是新的一样。
  4. 岂无夜半闻钟者 - 夜晚没有听到寺庙里传来的钟声,但有在天亮时仍梦见的人。
  5. 自闇闇中劳摸索 - 从黑暗中寻找或摸索着什么。
  6. 到堂堂处弄精神 - 到达明亮的地方后,精神振奋。
  7. 我今更与作转语 - 我决定重新创作一首偈语。
  8. 推去关来总任真 - 无论推门进来还是推开门走出去,都保持真诚不移。

译文:

黎明时分,我在窗边吟咏给名叫明的和尚听,窗子如同深山中的小孔,透出一缕缕阳光,照在纸上,使得字迹变得清晰可见。难道没有在深夜听到寺庙中钟声的人么?然而,天刚亮就还在梦乡中的人也很多。我从黑暗中寻找或摸索着什么,到了明亮的地方后,精神振奋。今天,我决定重新创作一首偈语,无论推门进来还是推开门走出去,都保持真诚不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感悟。首句描绘了晨窗的美丽景象,接着通过“岂无”与“犹有”的对比,表达了即使在宁静的夜晚也有人在梦中寻觅真理或梦想,从而引出了第二句的意境——尽管身处黑暗之中,但仍有人在梦中追求光明。

第三、四句进一步将这种追求比喻成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努力,而到了第五、六句,则强调了在明亮处的精神焕发,展现了一种从黑暗到光明的心灵转变。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行动,诗人表达了不论外界如何变化,自己始终保持真诚的态度的决心。整首诗不仅富有哲理,还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