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距。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谓即敷浅原。
培何敢争其雄?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
时有落叶于其间,直下彭蠡流霜虹。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
其阳诸峰五老人,或疑纬星之精隳自空。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劂祖迁江东。
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钏于公。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
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
不崇丘园肥遁七十淫,著作白发如秋蓬。文能合坟诗合雅。
自得乐地于其中。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
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

庐山高

庐山,山名,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是长江以南的重要山脉之一。

注释:庐山以其雄伟的山峰和秀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匡庐”。

译文:庐山高耸入云,其山峰高峻,云雾缭绕,景色壮观。

赏析: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描绘了庐山的高峻和美丽。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庐山比作雄壮的巨人,展现了庐山的雄伟。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喜爱之情。

诗句二
培何敢争其雄?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注释:培,指的是庐山;竞,意为争夺;天堑,指自然界的障碍物;云霞,指天空中的云彩;吞吐,意为吞吐、流动。

译文:庐山何惧竞争之雄?西方的天然屏障洗涤了它的足迹。云霞朝夕吞吐着其胸怀。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庐山与天堑之间的紧密关系。诗人认为,即使有其他山峰想要竞争“雄”的位置,但庐山仍然能够凭借其自身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魅力,从容地面对各种竞争。这里的“天堑”,实际上是一种比喻,象征着自然的障碍物,而“云霞”则代表了大自然的美景。

诗句三
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
注释:擘,意为劈开;涧道,指山间的小溪或峡谷;淙淙,形容水流的声音;殷,意为响彻;耳欲聋,形容声音之大。

译文:连绵起伏的山崖如同鬼手般劈开,峡谷深处的涧道犹如展翅的大雁。瀑布如雷声滚滚,冲刷着山石,声音震耳欲聋。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尤其是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用“鬼手”、“大雁”等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崖和涧道的景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瀑布比作“雷声滚滚”,使读者更加感受到瀑布的震撼力。

诗句四
时有落叶于其间,直下彭蠡流霜虹。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
注释:彭蠡,古代地名,此处借指鄱阳湖;金膏水碧,形容湖水清澈透明;金膏,指金色的水波;绿熊,指绿色的石头。

译文:有时可以看到落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它们顺着山坡直落到鄱阳湖中,就像一条条流淌的霜降彩虹。金色的水波碧绿清澈,难以寻觅;岩石林立,幽深黑暗,仿佛一只只绿色的熊猫在树林中嬉戏。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庐山的秋景,展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观察力,将落叶、湖水、石头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五
其阳诸峰五老人,或疑纬星之精隳自空。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劂祖迁江东。
注释:陈夫子,指诗人自己;纬星之精,指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隳,意为坠落;世家庐之下,指庐山脚下的陈家村;元劂,即陈仲弓,这里指的是陈子昂;江东,指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

译文:庐山的南面有五座山峰,它们宛如五位老人。有人怀疑这是北斗七星的精华坠落自天空。陈夫子(即诗人自己),现在居住在陈家村,他有一个祖先名叫陈仲弓,他曾经迁移到江东。

赏析:这句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上的五座山峰,引出了诗人自己的家族背景。诗人以家族为线索,展现了自己与庐山之间的深厚渊源。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六
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钏于公。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
注释:尚知庐灵,指庐山的神奇灵气;默契,意为相互理解、默契;远,指距离遥远;钏,意为佩戴、挂坠;五老巢云松,指庐山上的五座山峰。

译文:我知道庐山的神奇灵气,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我依然愿意挂上这枚玉佩作为礼物赠予您。您也常常向西望去怀念故乡,我打算去依偎在五老峰下的云松之上。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及其家人的深厚情感。诗人通过表达对庐山神奇灵气的理解和挂坠礼物的赠送,进一步加深了与庐山之间的联系。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