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午放船湖上头,虞山随船走不休。
高云仰见出翠壁,飞影下接沧波流。
青林人家隐山麓,鸡鸣犬吠闻中洲。
鸬鹚群栖竹叶暗,蜻蜓特立荷花秋。
莲歌渔唱尚互答,落景在树犹堪游。
小舟争渡各先去,独逆风波浑不忧。

【注释】

经尚湖:即尚湖,在浙江杭州市。虞山:在苏州市西南,为著名的风景胜地。翠壁:青绿色山崖,形容山色如玉的青色。中洲:指湖中小岛。莲歌渔唱:指渔民唱歌。莲花开时,是渔夫打鱼的好时机,所以有“莲歌”。落景:傍晚时分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乘船游历杭州西湖和苏州虞山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作者的游兴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全诗四首,以写景为主,兼及人文,语言优美,富有情趣。

第一首,起句写日间放舟湖上。“日午放船”,点明了时间,“头”字用得十分传神,突出了诗人放舟湖上时悠然自得的心情。“虞山随船走不休”,描绘了虞山与船同行、不离不舍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虞山的无限喜爱之情。“日午”二字,点出了时间,“放”字写出了动作,“山随”、“船行”写出了景物动态,“不休”写出了诗人心情愉悦。“高云”二句,写船行途中所见。“高云”三字极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看到天空中的白云缭绕、变幻无穷。“出翠壁”二句,进一步写船行所见。“飞影”二字用得极其生动形象,将水中荷花的倒影比作飞翔的鸟影,给人以美的感受。“沧波流”三个字写出了水流的湍急,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澎湃激荡之情。

第二首,写船到岸边时所见。“青林人家隐山麓”二句,描绘了一幅幽静优美的山居图。“青林”二句写出了山中绿树丛生的特点;“人家”二句写出了山居生活恬淡宁静的生活状态;“鸡鸣犬吠闻中洲”两句,既写出了山村的宁静,又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愉悦。“鸬鹚”二句,写船到岸边时所见。“鸬鹚群栖竹叶暗”五字,描绘出了鸬鹚栖息在竹林深处的静寂景象;“蜻蜓特立荷花秋”五字,则写出了荷花凋谢之时,蜻蜓依然特立独行的孤傲神态。这两句诗通过描写鸬鹚和蜻蜓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三首,写船行至湖心亭时所见。“莲歌渔唱尚互答”二句,描绘了湖中渔民歌唱的场景。“莲歌”二句既写出了渔民歌声的悠扬婉转,又写出了湖中莲叶摇曳的美丽景观。“落景”二句,写夕阳西下时的情景。“落景”二字点明了时间,“犹堪游”三字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第四首,写夜泊舟江口时所见。“小舟争渡各先去”二句,描绘了江中小船争相抢渡的情景。“独逆风波浑不忧”,既写出了诗人独自面对狂风大浪毫不畏惧的勇气和决心,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和苏州虞山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卷,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