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载春山,晴秀怅莫逢。
朝来双闼前,顿失千巃嵷。
天地大藏疾,何所不包容。
峰峦皆养晦,草木未发蒙。
芙蓉不敢巧,反朴鸿蒙中。
老眚叵辨物,存亡诘儿童。
昼夜不分明,中恐移愚公。
又虑九疑缩,万里来相通。
争高或不平,出气荡其胸。
水墨用吾事,丹青莫为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宿白马涧》。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宿白马涧
湿云载春山,晴秀怅莫逢。
朝来双闼前,顿失千巃嵷。
天地大藏疾,何所不包容。
峰峦皆养晦,草木未发蒙。
芙蓉不敢巧,反朴鸿蒙中。
老眚叵辨物,存亡诘儿童。
昼夜不分明,中恐移愚公。
又虑九疑缩,万里来相通。
争高或不平,出气荡其胸。
水墨用吾事,丹青莫为工。

逐句翻译及注释:

  1. 湿云载春山,晴秀怅莫逢
  • 诗句描绘了早晨醒来时分,看到窗外的景色:细雨中的春天山色,云雾笼罩着山峰,使得山显得更加清秀迷人。然而这样的美景常常让人无法欣赏,因为云雾缭绕使得景色模糊不清。
  1. 朝来双闼前,顿失千巃嵷
  • 清晨当太阳升起后,作者站在窗户旁,突然之间视线被遮挡,看不到外面的景致。这种突然的变化让人感到惊讶,同时也失去了眼前的壮观景色。
  1. 天地大藏疾,何所不包容
  • 这里表达了对宇宙广阔无垠和包容万象的赞叹。天地之大,可以容纳各种事物,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逃过它的包容。
  1. 峰峦皆养晦,草木未发蒙
  • 描述了自然界的景象。山峰和树木都在蓄积力量,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展现它们的生机。草木没有发芽是因为时机未到,需要耐心等待。
  1. 芙蓉不敢巧,反朴鸿蒙中
  • 比喻人应该保持朴素和真诚,不要刻意追求技巧和表面的东西。在自然的怀抱中,万物都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
  1. 老眚叵辨物,存亡诘儿童
  • 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老人很难分辨是非,孩子也无法理解生死之间的复杂关系。
  1. 昼夜不分明,中恐移愚公
  • 描述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迁。昼夜交替变得模糊不清,让人担忧世界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像愚公这样坚持的人。
  1. 又虑九疑缩,万里来相通
  • 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担心一些神秘的地方(如九疑)可能会收缩、变化,导致与外界的交流变得困难。
  1. 争高或不平,出气荡其胸
  • 描述了人们对于地位和权力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所带来的压力和不满。
  1. 水墨用吾事,丹青莫为工
  • 表明作者认为艺术创作应该简洁自然,不必过分追求技巧上的细节。水墨画和丹青画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这里强调的是自然之美不需要过多的人工雕琢。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白马涧宿夜的所见所感。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感悟。诗中的“湿云”、“晴秀”等词汇营造出了一个清新宁静的氛围,而“芙蓉不敢巧”则透露出对简单纯真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水墨用吾事,丹青莫为工”更是提出了艺术创作的主张,倡导简约自然,反映了诗人崇尚自然、反对过度修饰的审美趣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