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此金刚座,千古不可剿。
危椒压屋脊,雷雨常怯倒。
草木亦作怪,牢络万藤茑。
苍松长深根,本矮枝节老。
斜见山桃花,微红映丛筱。
草异传多药,采掇未谙晓。
欲宿偿三过,衾裯悔忘抱。
既夕气更佳,延月象倍皎。
尚欠一踏雪,意先有璚岛。
情状要细述,言语未获巧。
不期诸𡾊嵬,拄腹早韫稿。
宛然紫芙蓉,为我一手拗。
东坡昔袖去,援例我非狡。
山僧苦著相,便觉生烦恼。
大石状,亘此金刚座,千古不可剿。
危椒压屋脊,雷雨常怯倒。
草木亦作怪,牢络万藤茑。
苍松长深根,本矮枝节老。
斜见山桃花,微红映丛筱。
草异传多药,采掇未谙晓。
欲宿偿三过,衾裯悔忘抱。
既夕气更佳,延月象倍皎。
尚欠一踏雪,意先有璚岛。
情状要细述,言语未获巧。
不期诸𡾊嵬,拄腹早韫稿。
宛然紫芙蓉,为我一手拗。
东坡昔袖去,援例我非狡。
山僧苦著相,便觉生烦恼。
【注释】
- 大石:高大的岩石。状:形态。
- 亘:贯穿。
- 雷霆(tīn léi):霹雳声。
- 巉:陡峭。
- 崖:高而陡的山边。
- 欿(yā):同“桠”。枝桠。
- 茅(lín)檐:茅草屋顶的房屋。
- 薝(jù)子:一种植物,叶子可入药。
- 璚(xiào):一种树名。
- 手拗:用手折断。
- 援例(yuán lì):援引条例。
- 著相:佛教语,指执着于形象。
- 𡾊嵬(fēng wéi):山峰。
- 紫芙容(fú):紫色荷花。
- 东坡:苏轼的别称。苏轼曾游此山,故以“东坡”指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全诗通过描写山寺周围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大石状,亘此金刚座,千古不可剿。”描绘了一幅巨大的岩石屹立在山顶的景象,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这里的“亘”,表示贯穿、连接之意,形容岩石的坚硬与持久;“金刚座”则暗指这座山峰的高耸入云,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刚坐镇其中。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石的壮丽与永恒,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颔联“危椒压屋脊,雷雨常怯倒。”“危椒”,指的是山崖上的青苔或树木,形状奇特;“压屋脊”,形象地描绘了它们高耸入云,几乎触及屋顶的情景。而“雷雨常怯倒”则表达了雷雨时常被这些奇形怪状的自然景观所吓到,显得有些畏惧不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颈联“草木亦作怪,牢络万藤茑。”“作怪”,指的是草木生长得异常茂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象;“牢络万藤茑”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草木缠绕在一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根系网络。这两句诗通过对草木生长的描绘,进一步衬托出山石的坚固与不朽。
接下来的内容是一些对山间植被的描述,如“苍松长深根,本矮枝节老。”以及“斜见山桃花,微红映丛筱。”这里分别描述了苍松的生长习性与形态特征以及山桃花的美丽与娇嫩。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进一步展现了山林间的生机与活力。
尾联部分,诗人转向对山中动物的观察,如“草异传多药,采掇未谙晓。”“草异传多药”暗示了山上草药的丰富多样,可能是由于山石的坚硬使得土壤中的矿物质分布不均,导致某些植物生长得格外旺盛;“采掇未谙晓”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草药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最后两句“欲宿偿三过,衾裯悔忘抱。”“欲宿”表示想要留宿此处;“偿三过”则是指诗人为了寻找合适的住宿地点而多次经过此地;“衾裯悔忘抱”则表达了诗人因为过于留恋这个美丽的景色而忘记了携带被子,最终感到后悔的心情。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饱满。
这首诗通过对山石、草木、山花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山林间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整首诗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艺术性,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