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长安不作阴,幽居何处解冠襟。
闲逢北客论山价,老向南枝识鸟心。
江水纵平终是险,惠峰虽好未为深。
只应棹入荆溪去,遥听吴歌答楚音。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1. 诗题与作者背景
  • 题目《用韵答邵国贤》表明这是一首以韵脚回应的诗作。
  • 邵国贤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者同行,通过这种方式交流和表达情感。
  1. 逐句解读
  • “种树长安不作阴”: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长安(古都)没有种树,因为他认为那里并不需要阴暗的地方。
  • “幽居何处解冠襟”:诗人在隐居时,对于如何整理自己的衣服(解冠襟)表示困惑,可能是因为他习惯了忙碌的官场生活。
  • “闲逢北客论山价”:诗人偶然遇到北方来的客人,谈论起山脉的价值。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思考。
  • “老向南枝识鸟心”:诗人年岁已高,但对南方的树枝上鸟儿的生活非常熟悉。这说明诗人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了解。
  • “江水纵平终是险”:尽管江水看起来平静,但实际中总有危险存在,如暗流或漩涡。这句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不可预测性和潜在的挑战。
  • “惠峰虽好未为深”:虽然惠峰山景优美,但如果过于依赖它而忽视其他可能的危险,那也是不好的。这句话强调了平衡和多元化的重要性。
  • “只应棹入荆溪去,遥听吴歌答楚音”:诗人认为只有亲自划船过长江,才能听到吴地的歌声,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这表达了旅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1. 关键词注释
  • 长安:唐代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
  • 幽居:隐居的生活状态。
  • 冠襟:古代官员所戴之帽,这里比喻人的身份或地位。
  • 南枝:指南方的树枝,常用来象征春天或生机。
  • 惠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山峰,因风景美丽而闻名。
  1. 赏析
  •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及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 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江水纵平终是险”,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要保持警惕和谨慎。
  • 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流,传达了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
  •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审美趣味,也传递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