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巾上透凉芃,一发君恩力未辞。
赐暖宫貂同日戴,冒寒郊马有人骑。
耳闻明主如丝诏,心似穷民挟纩时。
明向玉阶还再拜,羔羊重续退公诗。

【注释】

陵:帝王的陵墓。祀:祭。归得:归来后得到。赐暖耳诗:皇帝赐给诗人一首《暖耳诗》。和:应和,即按韵作诗。方石:指杜甫。“方”是杜甫的字。四首:指杜甫的《奉和严中丞送薛据岭南》、《早发白帝城》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北征》四首。

【赏析】

本题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后,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冬,从凤翔回到长安时写的。当时诗人已经五十岁了,他经历了长期的离乱,对国家和个人的处境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所以,当他听到皇帝下诏褒奖平叛功臣,并赐给他《暖耳诗》以示慰勉的时候,感慨万千。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联:“乌纱巾上透凉芃,一发君恩力未辞。” 乌纱巾——指代官职。凉芃——凉爽。这两句说,我头戴乌纱巾,身上感到一阵清凉,这是因为朝廷对我格外恩宠,但我却不敢推辞。

第二联:“赐暖宫貂同日戴,冒寒郊马有人骑。” 赐暖——赐予暖意;宫貂——皇帝赐的貂皮衣。这两句说,皇帝赐予我貂皮衣服和暖意,我与群臣同日穿戴,而那些冒着严寒骑着马匹的将士们也得到了赏赐。

第三联:“耳闻明主如丝诏,心似穷民挟纩时。” 明主——圣明的君主,这里指肃宗。诏——诏书。这一句说,我听到了皇上的诏书,好像听到了天籁一般悦耳动听,心里感到温暖如春,好像穷困的人得到了温暖的棉袍。

第四联:“明向玉阶还再拜,羔羊重续退公诗。” 明向——明亮地面向。这两句说,我恭敬地向玉阶跪拜,再次表示忠贞不渝的忠诚。退公诗——指杜甫的《奉和严中丞送薛据岭南》。这一句说,我要重写那篇《奉和严中丞送薛据岭南》诗,来表达我对国家的忠诚。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回长安时写的。这时他已经五十岁了,他经历了长期的离乱,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处境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所以他在听到皇帝的诏书后,感慨万千。这首诗就是他在听到诏书后写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