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经天照城阙,甲光侵肌冷如铁,秦王袍沾楚王血。
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仇,危言逆耳谁为谋?
古来天子不观史,饰词佞笔徒为耳,胡不自修为谤弭。

注释:

太白星经天照耀城阙,甲光侵肌冷如铁,秦王袍染楚王血。

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仇,危言逆耳谁为谋?

古来天子不观史,饰词佞笔徒为耳,胡不自修为谤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首句“太白经天照城阙”,描绘了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之一——太白星,其光芒照耀着城市的建筑,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象。这里的“照城阙”暗示了太白星的高悬,象征着皇帝权威的威严。

第二句“甲光侵肌冷如铁”,进一步描绘了太白星的光芒,其寒冷刺骨,如同锋利的铁刃。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皇帝的权威与太白星的光芒进行对比,突出了皇帝的冷酷与无情。

第三句“秦王袍沾楚王血”,以项羽和刘邦的故事为例,表达了作者对秦末民变的历史事件的感慨。这里的“秦王袍沾楚王血”意味着秦末的暴政导致了楚汉之争,而最终的胜利者却成了新的主人。这一历史事件被作者用来比喻当前的统治者,指出他们的行为就像沾染了楚王的血一样。

第四句“龙攀凤附不自由”,用“龙凤”比喻那些依附于皇帝的权贵,他们虽然地位尊贵,但却没有真正的自由与自主。这里的“不自由”揭示了这些权贵的生活状态,他们受制于皇权,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句“何乃弃君来事仇”,进一步强调了这些人的背叛行为。他们不仅放弃了自己的君主,还转而效忠其他敌人,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国家的背叛。

第六句“危言逆耳谁为谋?”则是诗人对于这些权贵行为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些权贵的言论虽然尖锐刺耳,但却是出于真心,而非出于恶意。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这些权贵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出这些话。

最后一句“古来天子不观史”,是对历史的反思。诗人认为,古代的皇帝并不真正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他们只是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力量,从而忽视了历史的教训。这种态度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

整首诗通过对太白星的描写、历史事件的回顾以及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